【宝鸡】我们需要正能量的微信群
“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请扩散 !”“某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求转发 !”……被动地被朋友拉进一个群,进去后发现很无聊,既没有可读性,也没有专业性,倒是一些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虚假信息满群飞,想退群吧碍于朋友的面子,所以只好长期“潜水”,相信很多使用微信的人都遭遇过这种“群污染”。什么样的“群”才算“健康”?宝鸡有几个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群”。
建群 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有家规,群有群规,没有定规矩的群难免混乱无序。宝鸡市收藏家协会微信群定的群规,让人眼前一亮。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它的群规草案有9大项和若干细则,明确了群主和群员的权利和义务,概括起来有几个要点:一是政治性。政治性体现在群规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相一致。要求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互联网规定,不得利用本群侵犯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捏造或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转发煽动社会仇恨、民族仇恨的帖子;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等等细则。二是地域性。地域性避免了无限扩容而不好管理。规定本群只限本地区或曾在本地区长期居住过的藏友,群友加人时,必须请示群主,说明所加人员情况。三是实名制。实名除了方便群友辨认和交流外,也是一种责任保障和诚实互信。规定群友加入必须是实名,为照顾一些喜欢使用昵称的群友,则规定在微信昵称前面加上实名。
开群立规,未雨绸缪,使微信群建立伊始就导入一个良性的轨道。据记者调查了解,像宝鸡市收藏家协会微信群这样,在群公告栏里立下规章制度的群,还有“陈仓联苑”群、“阳光群”和“酒友会”群。“陈仓联苑”群还特别规定:转发较长篇幅文章或作品,请转换成文档格式或链接地址,以免刷屏;为免群友爬楼之苦,除群友间正常问候交流外,尽量不在群中发与诗联无关的照片、视频,少发表情包。
养群 专业学习和无私分享
“不能把群主不当领导干部。”这句群友的玩笑话说明,群主在群里往往扮演领头羊的角色。群主组群应该有主题,应组织引导群员进行一些学习和分享,否则,建群的意义何在?据记者观察,宝鸡市收藏家协会微信群群主尚小阳,就是一个勤勉的群主,一天24小时保持比较高的“在线率”,藏友有问必答,谦虚热情,即便是周末休息日,他还为群里的事张罗着。
收藏是经验和学识的积累,鉴别伪品是藏家的必备功课。藏友们在群里晒藏品,通信息,互相交流经验,学习鉴定知识,其乐融融。但也有些藏友生怕别人学去了他的技术。尚小阳说:“搞收藏不要保守,要多交流,不要怕你知道的别人也知道,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没有人可以屏蔽知识,一个班的同学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材有上北大的有去五里庙的,主要靠悟性,所以不要怕交流,你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以学术研究和读书分享为主旨的宝鸡国学微信群,由140名国学研究者和国学爱好者组成,大家通过网络聚会,发布、交流各自创作的诗歌、散文和小说,进行经典国学习修分享,这是一个比较纯净的文化群,群员的自我学习意识都比较强。
以感情和熟人为关系纽带的非专业群一样可以做得好。几年前,建厂局铁中85级校友李宝军建立了一个51人的同学群,每天清晨6时许,群主李宝军向群里转发《新闻早餐》《今日聚焦》和《特别关注》,引导同学关注每天的国内国际时事新闻。他做的这项工作从建群那天开始,从不间断,至今已坚持五六年。群友们说,他给以感情为纽带的同学群赋予了新的内涵。
净群 摒弃虚假信息负能量
净化网络环境首先要净化群环境。记者在多个群里发现,有些群友喜欢发一些看似轻松、实则颓废的灰色段子,有些群友喜欢转发一些华而不实的心灵鸡汤,而大量未经核实的“转发”“求助”和各种虚假信息则充塞网络。“陈仓联苑”群是一个面向全国联友的千人大群,群主蒙卫军给记者谈了他的净群经验。“我们群有‘三拒绝’:拒绝广告、募捐、求投票、寻人等一切与群旨无关的发言、图片或转帖;拒绝低俗下流;拒绝互相影射、挖苦、讽刺、攻击;违规一次、两次可以警告,违规三次就只好‘再见’啦!”
为啥有这“三拒绝”?蒙卫军解释说:“我们群员较多,乱发广告影响别人的阅读,占用公共资源,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募捐,我们没精力也没办法去核实其真实性;投票?你都不认识候选人是谁,为照顾某个群友的面子而绑架大家的意愿,不好;好多要求转发的帖子实际上都附带广告,帖子内容值得推敲;至于发发牢骚、骂骂人,人都有负面情绪,偶尔发泄一下可以理解,但发泄多了大家没有义务去承担你的负能量吧?”“酒友会”群是个小众群,面向宝鸡品酒、藏酒爱好者,以交流国内外酒文化、酒掌故和酿造技术为乐趣。前几天群里有人发个“人生鸡汤”,把人生旅程比作宝鸡市的5路公交车路线,把人的不同命运比作公交车沿途停靠的站点,有的人坐上火车远走他乡,有的人进入部队报效国家,有的人看破红尘遁入金台观,有的人经不起世事沉浮的磨炼住进了“二康”,有的人经不起功名利禄考验住进了监狱……最终到了人生的尽头——火葬场!
群主“蒙古王”看到后,提醒群友说:“人生各自际遇不同,精彩或平庸,都难免一死,这个帖子虽然形式巧妙,但它仍只是重复了一遍大家都知道的废话。废话加上颓废的色彩,就可能变成一种污染弥散在群里群外,希望群友们都积极抵制这些东西,共同维护干净的群环境!”
个体自信整体才能自信
巨 侃
群就像一个大箩筐,你往里种
上鲜花,它就是花盆;你往里灌进美
酒,它就是酒坛;你往里倒垃圾,它
就是垃圾桶。所以,内容决定形式,一
个好群得有好的经营。
经营不单单是群主一个人的事,
虽然群主角色很重要。网友不是说了
吗?一个好群须有一个业精于勤的
群主和一大堆高素质的学习型群员组
成。没有群主定规矩,群里鱼龙混杂;
没有群主定方向,群里一盘散沙;没有
群主定课题,群里就不着边际。但没有
群员配合也不行,今天你发一个“心灵
鸡汤”,要大家在灵魂深处进行自我审
判和良心救赎,明天他振臂高呼,要大
家“抵制乐天,不转发不是中国人”,搞
得人人都惶惶不安,压力山大。群主要删
你,好像也不是啥错;不删你吧,又太碍
眼——你转发的那玩意到底靠不靠谱?
你让群主何去何从?
良好的群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成长
群。良好的群不应该是一个充斥虚假信
息的群,更不应该是一个填满垃圾文化
的群。据笔者观察,网络上发布的各类信
息,60%都是虚假不实之报道,这些报道,
或虚浮,或夸大,或捏造,或别有所图,或
为利益开道。比如前些年泛滥成灾的“心
灵鸡汤”,所谓“心灵鸡汤”,就是那些披着
时尚马甲、内容陈词滥调过于功利化的文
章。这类文章没有风险,又貌似深刻,甚至
可以道德要挟转发,具备网络传播性和煽
情性。追根溯源,大部分的“心灵鸡汤”都源
发于微信订阅号,即公众账号。也就是说,这
些“心灵鸡汤”都是根据传播需要,由公众账
户的管理员有意识地发布,而非微信用户自
发的个人行为。微信为保证用户的活跃度,
更为了广告额度,默许了这种行为。为了冲
淡各账号的广告成分,各订阅号就统一发布“心灵鸡汤”,即若干条“心灵鸡汤”夹杂一条广告,以减少用户投诉。这就是“心灵鸡汤”泛滥的根本原因,背后不外乎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反观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因为没有利益驱动,全凭作者个体的创作热情,是无法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的。
这就是劣币驱除良币,这就是伪劣文化驱除优良文化的典型案例。不幸的是,我们一些不爱学习的群友,只知道一味地盲从跟风转发,不觉中变成了别人手中的一杆枪而不自知。所以,群友们,不学习光抢红包能行吗?
建群要无规矩不成方圆,养群要专业学习和无私分享,净群要摒弃虚假信息负能量,这五个模范群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榜样!通过群学和群分享,群友们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自信和独立判断意识。笔者以为,群就是个文化放大镜,我们在审视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审视自己,防火防盗防转发,只有个体自信,整体才能自信,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做到文化自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