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召开“西安市夏季臭氧污染研判分析与控制对策”研讨会
昨日,我市召开“西安市夏季臭氧污染研判分析与控制对策”研讨会,臭氧和二氧化氮已经坐上夏季污染物的“头把交椅”,专家建议我市机动车常态化限行、试点安装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装置等防治臭氧污染。
数据 臭氧“耍赖”到九月底
近年来,我市臭氧污染逐年提前,2014年臭氧污染出现在6月26日,2015年提前到5月23日,2016年更是在4月30日就出现了首次臭氧污染,提前了近一个月。“2016年我市臭氧污染一直延续到9月底。”据市监测站副站长孙玉琪介绍,往年我市臭氧污染在8月底就基本减弱,不再造成污染超标。但2016年9月份臭氧仍然造成5天污染,最后一天臭氧污染出现在9月23日。
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臭氧导致的污染天仅8天,2015年增加到21天,2016年臭氧造成37天污染,其中6月份出现的13个污染天均是臭氧超标造成。2016年4月30日首次出现臭氧超标到9月23日最后一天臭氧污染,共有45天污染,其中臭氧污染37天,占82.2%。
“往年臭氧只是造成轻度污染,而2016年,出现了4天中度污染。”孙玉琪说。据了解,继PM2.5、PM10以及臭氧之后,监测发现,二氧化氮也有“争宠”的架势,譬如2016年6月,六项大气污染物中四项均下降,而臭氧和二氧化氮浓度上升。
分析 机动车对臭氧生成影响大
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澍说,臭氧是“在天为佛,在地为魔”,近地面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1974年兰州光化学污染,之后北京、上海、广州相继出现臭氧污染。
臭氧是二次污染物,人为源包括燃油、机动车尾气、石化行业等排放。“在对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以及碑林区四个区域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臭氧浓度7月高、9月低的特点,而且一般在16:00左右达到最大值。”据李澍介绍,臭氧在10:00~15:00时段的上升速度最快,到达顶峰后迅速下降,夜间变化比较平稳。
此外,臭氧浓度的日分布特征为典型的“单峰期”,14:00浓度最高,7:00左右达到最低,道路交通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平均浓度远高于其余区域,说明我市机动车对臭氧的生成影响较大。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