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多亏她撑起了这个家!”
本报特约记者 吴燕峰
“她家那么困难,要是别人早跑了,多亏她撑起了这个家!”提起康忠荣,认识她的佛坪县干部群众就一齐点赞。孝老爱亲、吃苦耐劳、贤慧能干,这是人们对她的一致评价。康忠荣是佛坪县石墩河镇薅林湾村村民,今年52岁。中等个头,黝黑粗糙的皮肤诉说着她的辛劳。2012年,丈夫熊良虎务工时右腿受伤,被认定为二级残疾。入院治疗加上后续手术、康复等,花费10多万元。公公和婆婆年迈多病,丈夫卧床不起,大儿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正读高中、初中,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她的肩上。
屋漏偏遭连阴雨,2015年,她家居住的房屋拆迁,新建的移民新居却因无钱装修无法入住,全家人只能花钱租房居住,可谓雪上加霜。“那段时间,我经常偷偷地流眼泪,不知这苦日子什么时候能到头!”康忠荣说。
在100多亩林地和4亩多田地里,康忠荣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山茱萸、板栗、水稻、玉米、洋芋等的管理、栽种、收获,她都是主力军。一天到晚筋疲力尽,回到家还要照顾丈夫和老人、做家务,皮肤被荆棘划伤、晒伤,更没有新衣服、化妆品,她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她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家人身上,把每一份精力都用在细心照料丈夫和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丈夫逐渐能靠双拐走路了,漂浮在全家人头上的阴霾少了几分。
了解了康忠荣家庭的实际情况,佛坪县政府、民政部门把她家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并列入2016年贫困户重点帮扶对象之一。包扶单位县水利局和镇、村干部换人但不换帮扶,多次上门走访看望,接力式帮助她家确定产业项目、解决困难。
去年,在县、镇、村帮助下,康忠荣养了7000多尾鲤鱼,纯收入5000多元,政府还为她发放产业补助2000元。她的大儿子找到一份实习工作,通过务工增收1万多元。县水利局还为她家送来80棵樱桃树苗,专人指导种植、管护,并与石墩河镇政府一起,特邀汉中等地的技术人员,为村民们讲授猪苓、天麻、生猪、白芨等种养技术,通过雷兆财天麻专业合作社等解决销售难题,帮助像康忠荣一样的贫困户发展中长期产业项目,自主“造血”稳步脱贫。增收了,有钱了,可以装修了。去年11月,康忠荣一家搬进了三层四间、280平方米的库区移民新居,全家全年人均收入4200元,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搬下山后,条件比原来好多了,做什么都方便,也有人帮助我们规划!”康忠荣高兴地说,她家在水库淹没线以上还有80多亩林地,种了20多亩核桃。今年又栽种了100多斤猪苓种子,帮扶干部还准备帮她申请2万元脱贫贷款,继续发展猪苓产业。
“我媳妇这些年吃了不少苦,政府也帮助我们,家里现在好多了!”熊良虎充满希望地说,新居的一楼正对着三陈公路,他和妻子正在张罗餐具、桌椅准备开餐馆。他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搭把手,大儿子今年大学快毕业了,两个女儿也上大学三年级了,日子会越来越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