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渐行渐远——华山古庙会正在失去其原有的味道
本报记者彭一鹏
21年前有一部很轰动的电视剧,叫《宰相刘罗锅》。对于这部剧,除内容之外,主题曲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句:“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只是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不懂得歌词里的意思。直到最近,在采访华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山古庙会时,才突然有了一些醒悟。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愈发感觉到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华山古庙会正在失去其原有的味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华山古庙会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华阴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华山古庙会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市是作为民俗类项目来申报的。而在《华阴县志》里,我们没有找到关于类似民俗的记载。只是在商业篇里发现了只言片语的记载:“旅游及娱乐性庙会……如华山峪口以阴历三月十五为正会日,前后历时1个月,会期旅游华山,并有祭神及商贸活动。”
虽然在县志里我们没有看到关于民俗的内容,可我们找到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祭神。
从统治者的角度,华山的官方祭祀在一些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述。我们查阅史料发现,最早的关于华山祭祀的记载是在《尚书舜典》:舜于秋八月巡狩至此,燔柴告天,行望祭之礼。夏商也遵循这惯例,周代规定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祭五岳之礼亦如祭三公。此外,《水经注》也有记载,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为争祀华山,曾经兵戈相向。后来秦始皇正式规定华山为官方祭祀的名山,同时规定了祭祀的时间和礼仪。到了汉宣帝时,祭祀华山已形成定制,以后历代官方的祭岳制度及仪典多以汉代的规制为据。唐、宋、元、明、清历朝都有关于朝廷祭祀华山的记载。伴随着这些祭祀活动,历代还多有加封晋号和筑坛建庙的举措,使华山的宗教地位日益提升。
但这样的官家祭祀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庙会。所谓庙会,更多的是一种宗教祭祀的民间活动。对于华山来说,长期存在的是道教。华山道教从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由于历朝的设观布道,其祭祀活动逐渐兴盛,除文革短期中断外,一直承袭不衰。
民间朝拜的神衹,不限于岳神,而更多是道家诸神,还有其他等。但华山终究是一座道家山,因之,长期以来,总是以祭祀道家诸神为主要朝拜对象。
那么,华山古庙会起于何时呢?在史料中我们没有找到答案。据华阴市文化馆的同志讲,关于华山古庙会的起源,无籍可考,但从道家口授世传中,可知是最早起于北宋。据说道家名隐陈图南息迹华山,创无极图,他仙逝后,其弟子贾得升于每年三月中浣聚徒设醮,纪念师父,香客云集,后遂演化为民间对华山诸神的泛祭祀活动,以后,随着民俗文化和商贸集市的介入,明清,这种祭祀性的宗教活动,就、成为万民参神兼观光游览的庙会,沿袭至今。
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了关于民俗的影子。
据华阴市民俗专家王忠亮讲,华山古庙会名目较多,会期和会址也各有异,其中以三月十五为正会日的华麓庙会规模最大,会期最长,文化影响力也最强。这一点与县志的说法一样。该庙会以玉泉院为中心,依华山路纵横布陈,连绵约二华里。三月赛神为其会期。在过去,都是从农历三月一日起会,月中望日和二十八日为正会期,嗣后一直延续至月末,才渐趋冷落。
王忠亮告诉我们,在之前的华山古庙会中,从三月一日开始,为开山节,在这前后的第一场雨叫“净山雨”。开山节这天,民间香客信徒在西岳庙前集会,面岳设坛诵经,燃炮焚香,拜祭岳神。并多有民间社火和戏曲助兴。从这天起,华山各庙宇旌幡高悬,门联一新,四方商贾接踵云集,以苇席搭棚,栉比鳞次,逶迤成市。庙会期间,香客纷至,车马纷沓。除了关中地区外,还招徕了山西、河南的边缘地带香客,甚至还波及到江浙等地。三月十五前后,庙会达到高潮,所有道观,香烟弥漫,烛火通明,经声罄声钟鼓声,通宵达旦。竟日鞭炮轰鸣,人声鼎沸,喧闹之声,响彻十多里外。据旧志载,来谒之客,每日约在两三千人,正会日,人数多达万计。
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也颇有耳闻,每年都会收到类似的新闻稿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华山旅游业的发展,最多人数可达十万以上。
据《古今图书集成》载,在庙会期间,由于来客众多而集中,各道观应接不暇,每年都要从民间僱佣数以百计的青壮年协助庙观的炊事,还在途中毛女洞、上天梯等处,开设供游人免费饮用的茶水站。这种僱佣,叫作“帮会”。有些香客还志愿参加了“帮会”行列,可见繁忙得一斑。
然而,在这些繁忙与喧嚣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去过华山的人一定知道,如今的华山峪口早已成为华阴城区的一部分,商铺林立,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一年一度的华山古庙会将不断向华山绵延。对于这个庙会,商铺的经营者们早就习以为常。然而,即便是他们,也开始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在我们随机走访的几家商铺,我们都听到了同样的内容。那就是这几年的古庙会上,曾经的社会表演、民间演出少了许多,也没有了鞭炮声,可多了许多的警察。
为什么会这样?有些人摇摇头,笑着说不知道。也有些人叹气说:“还不是因为那次事故么。”
2001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五,正是这一年的华山古庙会,也就是在这一天,发生了因拥堵踩踏而16死6伤的重大事故。或许正是因为这次事故,让华山古庙会开始变了味道。据当地群众讲,最近几年的华山古庙会,安保已经成了庙会的核心内容,一些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已经被禁止,社火、演艺更是少之又少,几乎已经变成了单纯的物资交流集会。
了解到这些内容,我们不禁有些感慨。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可传统民俗文化也弥足珍贵。防患未然没有错,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没有错,只是能不能用一种更加折中的办法呢?在我们看来,这华山古庙会就像一个讲了千百年的故事,只是讲到今天,却有些似是而非的感觉。这不正应了那句歌词吗:“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