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 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助力脱贫攻坚(2)
五种扶持形式让贫困户走上产业脱贫路
对于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选好产业只是第一步,资金和怎么做才是脱贫项目能否发展起来的关键。“由于产业脱贫具有明显的促‘强’带‘弱’带动性特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通过何种路子才能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增加稳定性收益?经营性组织与农户间利益分配机制通过何种形式建立?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产业脱贫的五种扶持形式。”校步升表示。
记者了解到,第一种是龙头企业+农户股份制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将农业资源变成农民的资本,将扶持资金量化到户,通过扶“强”(企业自身发展)带“弱”(贫困户),通过建立收益分配协议,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形式。这是目前最广泛的带动形式,关键是引导合作社自身的企业化、规范化建设。同时,明确具体的带动内容、服务形式、利益分配协议,作为“一村一品”建设的主渠道,带动农户增强造血能力的主要措施。
三是专业大户+农户示范形式。作为一种松散型初级带动模式,便于贫困户通过打工、土地流转等形式学习技术和市场知识,要鼓励将大户发展成合作社,有利于通过财政扶持,规范发展,规范带动。
四是协会+农户服务形式。行业协会作为农民互助服务型组织,要在产业扶贫方面发挥指导作用,要把贫困户作为特殊服务对象,给予特殊帮助。
五是农户自我发展形式。对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财政专项产业资金可通过项目和协议直补到户,关键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销售指导力度,解决基础设施主要问题和畅通小额信贷渠道。
加大培训和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
据了解,根据产业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共性特点,我市脱贫产业归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中蜂、奶山羊、产业基础设施、电商扶贫、移民搬迁村(一场一基地)、农业示范园带动、贫困户创业等十类,并针对各类特点在资金扶持和方法指导上制定针对性政策分类推进、高效推进。
同时,我市在下一步还将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利用专项资金促进壮大区域产业和农户增收则是目前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着力引入龙头企业,广泛建立合作社,扶持大户能人,建立各种形式的服务型组织,以此作为培育主导产业的基础和带动力量的基础,不断探索各种带动模式和利益联结模式。
针对产业脱贫涉及组织形式、技术能力、经营能力、市场能力、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收益分配结构等问题,增强系统性培训对贫困户的培训使用示范模式、榜样模式,用具体的指导服务提升经营能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