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一姐”西安女警王英华累倒在工作岗位 “铁人精神”助力“公安铁军”(3)
手掌肌肉拉伤仍带病工作
“人在医院,心在户籍室”,这句评价的背后,道出了王英华作为户籍民警长年累月的牺牲和奉献。从警13年来,从王英华手中接过户口本、身份证的人,不计其数。
由于工作的原因,王英华非常忙,不仅在面对困难时身先士卒,而且会主动帮助群众解决棘手问题,工作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好好休息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她所在的曲江派出所,住宅区和公司密集,尤其是有很多新立户小区。“过去落户,受政策限制,自从户籍新政实施以来,政策放宽了,吸引了很多投资者、买房者来落户,户籍民警基本每天都在加班。每天,来户籍室办理业务的群众非常多,常常排队至马路口。”户籍副所长白永利说,每个前来办理户口的人,都需要提交各自的相关资料、申请书。
这些资料在提交给户籍民警后,先会进行一个初审。
“每个人的材料都得按照顺序用夹子夹起来,保管好,每天不停地夹夹子,导致王英华的右手掌红肿了,最后造成了肌肉拉伤、劳损。为了不影响工作,王英华做了一个简易塑料支架,套在受伤的手上继续工作。”
这件事,也曾引起舆论关注,央视等主流媒体都进行过报道。
白永利举了一个例子,从今年3月1日户籍新政实施到6月,近7000人在辖区落户,位居西安全市所有派出所第一位。
一位老大爷看到王英华手上的支架,不忍心让她太累,对她说:“姑娘,你带病给我们服务,我们于心不忍。”对此,王英华很客气地笑了笑,“这是民警应该做的。”
为了给更多的人提供方便,户籍室推出了便民政策,每天提前半小时来派出所开门办理落户,中午不休息,下班时间从下午5点推迟到晚上8时30分。但事实上,王英华的下班时间,几乎每天都在晚上11点以后——她需要完成很多群众看不见的工作。
与户籍新政同时实施的还有“掌上户籍室”,市民递交的很多材料,如果出现缺失,只要是不影响正常流程,大多数情况都有民警来补充,“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是看不见的,是每天下班以后,从休息时间、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中一点点挤出来的。”
为了提高出证率,派出所户籍室加开了办理窗口,实行分流制度,并专门腾出会议室受理群众报送的材料,大大缩短了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比如一次能办结户口的在一号窗口,提交受理材料的在二号窗口,同时尽可能地缩减申报所需材料。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