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结合”让西安天坛重见天日——访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
“天坛原来在陕西师范大学附中的操场上,当时发掘出来以后修复好,周边建了围墙先放在那里。曲江把这一块拆迁了,瓦胡同改造完成以后,刚好把这一块亮出来。结合瓦胡同改造和曲江二期扩建,刚好顺势而上,建设了天坛遗址公园。”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说,“这种做法其实就是陕西省十几年来一直秉承的大遗址保护的‘四个结合’理念,即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
根据规划,西安天坛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将以保护遗址为前提,新建两层天坛博物馆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以对古代祭天礼仪进行全面展示。在古代,祭天又称祀天、郊天,属于最高规格的礼仪活动,因此圜丘(天坛)在皇家礼制建筑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历史文献记载,在圜丘建成后的300多年间,包括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玄宗等在内的20多位隋唐帝王,都曾在此登坛祭天。唐代一年中有4次祭天,其中3次在圜丘举行。
大遗址大多数是面积比较大的都城宫殿遗址,比如大明宫是宫殿遗址,汉长安城是都城遗址,面积都非常大,遗址范围内又不允许建设,究竟该怎么保护?据周魁英介绍,2005年陕西省文物局在全国率先提出“四个结合”理念。有了这个理念,才有了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才能在大明宫3.5平方公里、汉长安城36平方公里上面建设大遗址保护公园。
近年来,在陕西省提出的大遗址保护理念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了和国际接轨的考古遗址公园。我国从2009年开始评选考古遗址公园,2010年全国公布了第一批12个,陕西就占了3个: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阳陵遗址公园和大明宫遗址公园。
去年,国家层面在推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的基础上,还有国家文化公园。陕西又提出了建设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2017年12月,首批公布的“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有25个,其中西安5个,分别是:杜陵、顺陵、华清宫遗址、西安城墙、大华纱厂旧址。
“2018年在‘让文物活起来’这一方面,陕西省文物局计划做好大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加快提升陕西省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周魁英说,“今年将着力社区博物馆、传承基地、文化遗址公园建设,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共建社会新生活。着力以珍视身边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扩大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范围。推进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推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文物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