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民向陕历博捐赠27件文物藏品 汉代陶罐曾被当花盆(3)
文物征集科科长呼啸:捐赠要承诺来源合法 博物馆接收后会鼓励
在建筑工地上发现文物,是不是说明有遗址可能已在施工中被破坏?
文物征集科科长呼啸表示,现在在西安搞建设都是要做文勘的,这些文物不一定都是从墓葬里出土的,比如说古代的水井,或者可能有些古墓葬因为发洪水被冲毁了,陪葬品也会出现在河道里。总的来说,这批捐赠的文物都是一些零散发现。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科专门负责文物征集,每年都会有市民捐赠的文物。
那么向博物馆捐赠文物需要注意什么?据介绍,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签承诺书,承诺来源合法;是自己所有,自己能够处置;经鉴定确实是文物,博物馆也愿意接收。满足这三个条件,就可以办理相关手续。博物馆接收后会给予鼓励和表彰,比如颁发捐赠证书,对特别重要的文物也会给予奖励。
文物捐赠者宋成飞:建议展示文物时体现捐赠者以示鼓励
作为文物捐赠者,在文物收集和捐赠过程中有何感触?宋成飞表示,感触确实不少:
“咱们是文物大省,地下到处都可能有文物,我觉得对市民捐献文物的重视程度还应进一步增强。相关鼓励措施也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于捐献者至少是否应该予以永久免费参观资格?”
“对于市民捐献的文物,我觉得应该追根溯源,比如我2011年捐的余姚县主的墓志,我觉得文物部门当时应该到现场去调查一下。”
“哪里有施工,就应该有针对性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农民工既然能发现这些文物,甚至有些被当烟灰缸,有些被当花盆,为什么不能就近张贴宣传海报,让大家来把这些宝贵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呢?”
“对于所捐献文物的后续研究成果,我觉得应该与捐献者共享。对积极捐献文物的市民,应该以适当形式在文物展示时给予体现,以大力表彰这种行为。”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 宋成飞 赵争耀 供图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