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让老杨脱掉了贫困帽
本报通讯员 贾军 张哲铭
“最近草莓10元一斤,每天卖出20多斤草莓,收入200多块,已基本售完,一亩地收入近万元。草莓真是摇钱树,价格高,不用出大力气!”日前,记者在洋县谢村镇小池村遇到刚卖完草莓的杨小全夫妇俩,他兴奋地为我们介绍了自己种植草莓带来的好收益。近年来,谢村镇小池村贫困户杨小全自立自强,科学种植草莓,走上了产业增收脱贫的道路。在老杨的3个自建大棚里,草莓苗子长得密密匝匝,一颗颗鲜红的草莓从叶缝中透出小脑袋,格外耀眼。老杨近10年来,母亲多病,子女上学,家庭负担重,前几年建房时摔断了8根肋骨和左肩锁骨,经过多次治疗才痊愈,无法干重体力劳动,家里经济十分拮据。
今年的日子该咋办?得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来做,经过反复思考,2016年他投资4000多元,搞起了草莓大棚种植。他凭借10多年积累的经验,坚持收看《致富经》等栏目,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实现了草莓提早上市20多天的目的。
“好草莓根本不愁卖,愁的是人手少,种植的面积太小了,根本没有存货!”老杨说出了种草莓的窘况和艰辛。“虽说不出大力气,但必须天天早起,一点都不能偷懒!”为追求味美色艳,草莓必须当天采摘当天卖,所以他每天早晨5点钟和妻子准时起床摘草莓。大棚光线不好,他们头戴矿灯在地里忙碌到7点多钟,老杨又用摩托车把妻子和草莓送到谢村街上,然后返回地里继续干活。从4月中旬草莓上市到6月初才基本结束,整整50多天,老杨风雨无阻。老杨一算账,今年大棚草莓收入已经近万元了。加上农业上其他收入,已经轻松脱贫!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