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挑大梁——记凤县凤蜜园中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军
本报记者 李波 王星
在凤县红花铺镇红花铺村,有一个邻里乡亲说起来都竖大拇指的人,他就是陈小军。作为村里的年轻后生,他在村里可是特别有号召力的。然而一个土生土长,从没离开过村子的年轻人,又是一名2016年才正式入党的新党员,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出生于1971年的陈小军,从小在红花铺村长大,父亲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曾经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军从小就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初中毕业后,陈小军虽然没有继续上学,但却对养蜂产生了极大兴趣。多年的养蜂经历,让陈小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养的蜂也从最开始的10余箱发展到200余箱。
小汽车买了,新房也住上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陈小军,没有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凤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陈小军多次主动找到村里镇里,表达了自己想要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心愿。他说,中蜂养殖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他又掌握中蜂的养殖技术,而且近年来蜂蜜销售也熟门熟路,完全可以帮助乡亲们靠养蜂脱贫。
说干就干,去年8月份,在镇、村党组织的帮助下,他组织村民成立了凤蜜园中蜂专业合作社,一开始就把红花铺村的32户贫困户全部吸收了进去。面对贫困户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场地的困境,陈小军帮贫困户多方联系资金,协调土地流转建立养蜂基地,并且多次到贫困户家中免费传授养蜂技术,每周都要到贫困户的养蜂场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外出联系种源供应,联系蜂蜜销路,很快让贫困户有了产业依托。“我去年就加入了合作社,一次养了45箱蜂。一箱蜂每年可以摇20斤到30斤蜂蜜,每斤蜂蜜大概能卖20元,一箱蜂蜜能卖500块左右,45箱就是22500元。”许代成曾是红花铺村的贫困户,但如今他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养蜂和其他产业不一样。蜂是每年翻倍增多的,我今年的45箱蜂明年就是90箱,也就能挣45000元,后年就是180箱蜂,就能挣到90000元。这可多亏了镇村干部,也多亏了陈小军帮咱寻摸到了出路!”
此外,为了帮助更多贫困户尽快脱贫,陈小军减小了自己的养蜂规模,把中蜂种源转让给贫困户。为了让贫困户的蜂蜜有个好销路,他常年外出联系蜂蜜销售渠道,有了销路,陈小军总是先销售贫困户的蜂蜜,后销售自己的,合作社在代销中也不赚取贫困户一分钱差价。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在陈小军的带领下,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93户会员,红花铺全村养殖中蜂超过2000箱,全村可增加收入80万元以上。如今,陈小军正打算借助互联网,扩大蜂蜜的销售规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