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越“聪明” 服务更便捷 ———王益区光明社区试点智慧社区建设
“大爷,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站在社区办公楼门口的社工笑脸相迎。走进光明社区大厅内,一改社区柜台式的传统办公方式,一个引导台,几台电子智能终端机,一台电子报刊借阅机,温馨舒适的读书角……映入记者眼帘。
随着智慧城市的打造,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点,同样也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注入。位于王益区桃园路街道办的光明社区是王益区试点运行的新型智慧社区,“互联网+”因子在这里发挥怎样的效应?智慧社区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智能化让社区服务更高效
“拿张身份证,放在电子智能服务终端机,轻点所需服务,文件内容和相关信息就会显示,核实无误后,直接打印,在服务台加盖公章,证明就办好啦,再也不用排半天队了。”前来办理居住证明的王先生喜笑颜开感慨着智能化带来的便捷。
智能化的服务实现离不开一个秘密武器———信息管理平台,这里汇聚了光明社区里所有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静态、动态信息,同时利用网站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提供信心支撑。
“利用互联网,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办事,目前光明社区已经实现网络办事25项,很多社区通知居民都可以在社区微信公众号上第一时间看见,个人医疗、养老保险等缴费项目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电子终端搞定。”光明社区工作人员小赵介绍今后还将涵盖网上缴纳小区物业费、房屋租赁信息提供等服务,为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错时工作制让服务居民更接地气
光明社区的公示栏上标注着早上8:30到晚上9:30的工作时间。“社区365天全年上班,全面推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切实解决了上班族办事难的问题,实现了社区服务的无缝对接。”社区工作人员王颢说,从前柜台式办公,和群众接触得少,如今有了电子服务终端机,只需一个人留守盖章,我们在片区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社情民意。
“自从光明社区试点运行智慧社区,智能化有效替代人工,在片区随处可见这些工作人员的身影,很多居民和他们真是亲如家人。”王运芝是光明社区25个网格员之一,最近一段时间和社工们每天忙前忙后上门帮助辖区内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审核高龄补贴。“互联网+在社区治理的应用,让社区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工作特长,加上错时上下班制度的推行,让社区服务更加贴心,实现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宁爱萍说。
整合资源让社区服务更多元
光明社区从2016年11月中旬开始建设智慧社区,到12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投资了60余万元。
除了和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保、水电燃气费、生活通知,光明社区的智慧社区平台还针对社区党员难组织、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开设了党员教育专栏,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了“指尖上的党建”。
“目前电子公示、微信讨论动员、智慧终端机、大数据正在光明社区的治理创新中迸发出巨大能量,最近我们正在打造社区智慧警务,实现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监管、警务宣传智能化,让群众满意。未来社区将逐步形成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良性互动的体系。”宁爱萍说。
王益区光明社区作为一个智慧社区的试点,创新与智慧激发了新生服务动力。王益区打造智慧社区将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深化拓展,全面提升智慧社区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智慧社区、美丽家园、幸福生活”的社区治理战略,让广大居民享受到互联网+社区带来的方便快捷。( 本报记者 刘晓帆 郭颖 通讯员 安晓卫)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