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旅游+”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郭创 田瑞)近年来,礼泉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政策引导、辐射带动等措施,推动当地群众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旅游+农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2007年,袁家村走上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他们从最开始的农家乐,到小吃一条街,再到酒吧一条街、文化艺术长廊、祠堂街,充分将关中民俗文化与乡村农产品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旅游之路。目前,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到访。与此同时,该县的白村、东坪村、烽火村、东黄村等,均凭借各自优势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的道路,周边群众借此机会发展起了樱桃、黄桃、草莓等特色水果种植。目前全县发展有桃、梨、石榴、樱桃等特色水果30万亩。据统计,2016年,礼泉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0万人次,较2007年增长530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6亿元,较2007年增长15100%。
旅游+培训:推动农民素质提升。该县把提升农民综合教育作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每年都会围绕果树管理、设施蔬菜种植、樱桃管理、畜牧养殖等方面举办各类培训,提高群众农业技术水平;通过悬挂横幅、组装宣传车、发放倡议书、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十佳孝子好媳妇等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提升群众的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村建立群众文体活动广场,开展各种文化下乡活动,农民自发成立了自乐班、篮球队、足球队、书友会等。随着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当地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较快,越来越多的群众由个体农民发展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办起了家庭农场等新型业态。目前,全县有家庭农场60家、合作社1074家,农家乐560户,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3万余人。
旅游+城镇化:实现农村更美丽。近年来,现代农耕体验地白村将传统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就地城镇化三者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农民向新型社区聚集,产业向现代园区聚集,发展了种植、养殖两大主导产业。201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0元。被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确定为关中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广模式。目前,白村正在加速新一轮的城镇化发展,社区规划总投资5.2亿元,将整合白村、草滩、周邢、刘林四个村,17个村民小组1204户4696人,四个村庄占地面积1900亩。区域内规划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万亩,发展葡萄、樱桃、设施农业、牲畜养殖等产业,并依托唐昭陵,大力发展帝王文化旅游;建设住宅27万平方米,公共服务1万多平方米,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里一样的公共服务。科学的规划发展促进农民向新型社区聚集,产业向现代园区聚集,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就地城镇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