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丹心”寻药旅 物华天宝火地塘
(通讯员 刘娅 邱慧彬)为了响应全国三下乡的号召,给教师、科研工作者及广大群众提供关于秦岭火地塘林区更全备的药用植物信息,使得大家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药用植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暑期三下乡绿野丹心 调研队伍来到了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火地塘林场,对火地塘林场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生长环境进行了调研。
充分准备 方出效率
由于气候及地形的影响,火地塘林区的植物区系复杂,类型繁多,要想高效地寻找到所需的药用植物,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在去往火地塘林场前,调研队伍便开始了火地塘林场药用植物分布及生长环境调研的资料准备。7月8日,队伍成员们汇聚图书馆,筛选出前期预定的目标,并通过查阅图书文献、互联网以及向老师咨询的方式,了解这些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如各个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及生长环境等,以便后期实地调研。与此同时,队伍成员也和上一届火地塘有毒植物调研队伍进行了沟通交流,在活动具体实施、材料收集整理、图鉴编写等方面,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及合理采纳建议,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不畏艰难 山野寻芳
白云似练,晴空万里,7月10日上午,调研队伍于火地塘开启了寻找药用植物之旅。当日,队伍主要沿火地沟进行了考察。在炎阳下沿公路行进,队员们一路发现了萱草、商陆、升麻等药用植物,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记录。同时,秉承着不破坏植被的宗旨,对所见的植被仔细拍照,留下了一系列的电子标本,以供查阅。
为得到更全面的信息,短短数日,队伍以210国道十六公里长的路段为主线展开调研,前后去往过火地沟、陈家沟、长安河道、一五三沟、高山草甸等地,调研包括了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阔混交林、栎桦阔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植被地带,海拔跨度达1200米,得到了许多可喜的收获,在上草甸的路上,队员们还发现了两种珍稀的兰科植物广布小红门兰、大叶火烧兰。每日回到基地后,队员们便开始了对一日采集的植物电子标本的整理,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增加效率。
村中采访 遇老中医
7月12日,为了解山中村民对药用植物的利用情况,补充一些药用土方,志愿者们决定前往附近的村落进行采访。大家根据之前卫星地图确定的临近村落,沿210国道直下,步行六七公里之后,终于看到了一些民居。在采访中虽然有一些沟通上的障碍,但村民都非常热情,将他们知道的药用方面的信息详尽地向志愿者们作了介绍。附近村民不多,不过非常幸运的是途中巧遇了一位老中医,队员们认真地听着老中医对秦岭七药等的介绍,并做着记录,老中医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火地塘附近的一些重要药用植物分布及习性作了介绍,为队伍寻找这些药用植物提供了莫大的帮助。经过采访之后,志愿者们都表示,此行虽采访的村民不多,但收获还是非常大。
秦岭丰富的植物资源对研究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具有重要意义。队员们一路不畏艰难,探索前行,同时仔细记录每一种植物生长的地理特征,包括海拔、经纬度、植物生长环境及标本周边伴生植物种类等数据,作为进一步研究分析的基础。队伍表示,回校后,将进一步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分类整理并排版出书,争取为火地塘林区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科学数据。
本次活动的开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队伍成员拓宽了视野,巩固了知识,同时完善了火地塘林区药用植物的资料,为广大师生及在火地塘林区进行调研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便利,意义非凡,期待他们最后的成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