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黄陵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
10月10日,由延安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延安召开,黄陵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勇通报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黄陵取得的巨大变化。黄陵县委副书记李建雄、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雷磊还就“两包一联”工作机制、产业扶贫、安全饮水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多措并举向贫困宣战
据介绍,黄陵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推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党政领导“双责任”、“三级书记”抓扶贫等机制,在人、财、物以及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全力保障。同时,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坚决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持续强化脱贫攻坚作风保障。
严格把控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和档案管理“三个环节”,建立定期核查、信息共享、数据清洗等管理制度,做到扶贫对象“一清二楚”;在精准帮扶上,将扶持政策打包组合、因户制宜、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在精准退出上,严格按照户脱贫、村退出“57”指标,做到了不下指标,不搞数字脱贫。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整改。
根据县域产业特点,黄陵县在持续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实施翡翠梨、大闸蟹、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以及电商、光伏、旅游等扶贫项目。推行农村“三变”改革模式,建成5大产业扶贫基地,形成川塬有别、多业互补的产业格局和增收渠道,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脱贫攻坚取得成效
目前,黄陵县已实现整体脱贫。该县贫困户由2014年底的2065户6094人减少到目前的352户504人,累计减贫1713户5590人,13个贫困村实现稳定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0.27%下降到0.91%,低于政策标准2.09个百分点。补齐短板弱项,该县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500元提高到2018年底的9401元,收入翻了三番。
扶持贫困群众形成了塬区苹果产业主导,川道特色种养产业格局,发展苹果、蜂蜜、驴胶等区域农产品品牌13个。探索的“两减两免一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户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增产又增收。采取“北水南养”模式,成功探索养殖大闸蟹、小龙虾等南方水产1000余亩。
目前,形成一批机制。探索创新出机关单位包村组、领导干部包贫困户、一般干部联系农户的“两包一联”工作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带贫模式、“妇联+执委+贫困户”扶贫模式,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效益。
高勇介绍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黄陵以最大的政治担当、最有力的推进举措,坚持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将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统筹,以“四个贫困带”为重点,以产业培育、易地搬迁、兴教助学、医疗救助等“九大工程”为抓手,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扶贫格局,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做到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帮扶力量、工作力度、督查考核“五不减”,举县之力、尽锐出战,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