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商洛花鼓戏乐队七十余年的变革

2019-10-18 08:43  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商洛花鼓戏来源于“筒子戏”“八岔戏”以及当地的民间小调和山歌。

一、“萌芽”期(大致时间应在解放初期到文革前期)

中国戏曲的每一个剧种基本都有它的主奏乐器,而当时的商洛花鼓却没有主奏乐器。

二、“发展”期(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

商洛剧团在这一期间,创作了一批好作品:如《屠夫状元》、《六斤县长》、《小官、小贩、小教师》、《泉水清清》等。

商洛花鼓乐队在这一期间已经逐步确定了主奏乐器高胡的地位。高胡音色明亮,音质纯朴,穿透力极强,而且委婉缠绵,比较适合商洛花鼓悠长的旋律。在乐队的组建上,由于受到“样板戏”的影响,采取了混合乐队的编制。

虽然在这一时期,商洛花鼓戏的剧目在陕西省、全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荣获了不少奖项,但不成熟的原因与主奏乐器的选择不当和乐队的组成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稳定”期(九十年代后期至今)

九十年代后期商洛花鼓戏凡参加陕西省汇演,均能取得较好成绩。连以往在音乐上没有取得奖项的“不毛之地”也开始“绿草茵茵”。主要作品《大云寺》、《月亮光光》、《带灯》、《疯娘》、《情怀》等。

总结原因为:

①商洛花鼓音乐创作上的成熟

经过几十年的音乐创作,创作人员在花鼓戏音乐上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规律、技巧。

②主奏乐器改革

在这一期间,商洛花鼓乐队已将主奏乐器做了较大的变动。由原来的一直高胡变为一只板胡和一只高胡一只二胡的结合。三件主奏的结合也使旋律更加突出。音乐风格上又突出了商洛花鼓的地域特色。

③乐队的编制更加合理化、民族化。

商洛花鼓乐队在这一阶段的编制规范合理,组成了一支中小型民乐队。

④在乐队的编配上更加科学化

商洛花鼓乐队在演奏中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抢班”、不“夺权”,给主奏乐器让开“通道”。尽量突出主奏乐器,使商洛花鼓的旋律更清晰,更明亮。解遥星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西安党史巡回展在西咸新区展出

    2019-10-17 22:10阅读

    岳华峰会见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2019-10-17 10:28阅读

    西咸新区召开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部署会议

    2019-10-16 12:14阅读

    2019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专题论坛——规划建设传承与创新国际论坛在空港新城举行

    2019-10-15 10:34阅读

    高职扩招补报名考试 在西安务工满6个月陕籍人员可在本市报名

    2019-10-13 19:57阅读

    “通丝路”平台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9-10-11 18:17阅读

    委领导国庆节期间调研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

    2019-10-10 12: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