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凤翔县亭子头村重拾老手艺 编织新生活

2020-03-20 02:13  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唐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在凤翔县柳林镇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年诗篇: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诗中的“亭子头”指的就是今天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如今的亭子头村是柳林镇东大门,与西凤酒厂毗邻,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伴随着“凤酒”的发展,该村群众酿酒、制作酒容器工艺历史悠久,薪火传承。

3月16日,记者在凤翔县亭子头村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忙着制作酒海,细长的荆条、兔儿梢在王西田老人双手间上下游走,交叉翻转,不一会儿酒海的底座就已见雏形。

“我们正在给柳林酒业制作酒海,是按高2.9米、直径2.2米的标准做的,做好后能装8吨酒。”76岁的王西田说,他从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做酒海。

“柳林镇现有36个村子,多年来,掌握并坚守‘笼藏’手艺的人大多出自我们亭子头村,生产的酒海销往宝鸡、延安、汉中、玉门等地。”亭子头村党支部书记陈乖让说。

为了传承好老手艺,发挥好村子毗邻西凤酒城的地域优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9年9月,在县镇村各级关心支持下,亭子头酒海加工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传承发展酒海制作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合作社成立后,就接到首个生产订单:为柳林酒业加工8吨酒海10个。

为了打好“第一仗”,迎来开门红。合作社从去年腊月就开始备料,“年前从千阳运来荆条,2月10日又从柞水买回裱糊用的麻纸,原计划正月初十开工,但由于疫情影响,3月6日才上工,现在干活的有13个人,都是本村村民,工资每人每天120-150元不等。”王拴明说。

59岁贫困户陈秋宝因一场车祸导致身体残疾,干不了重活,“已经干了十来天了,活不重,还在家门口,一天能赚80元,方便很!”陈秋宝说,合作社照顾他,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轻活杂活,还让老师傅们给他教手艺。

44岁的王海军是合作社理事长,掌握酒海制作全套工艺,后来由于市场不景气,改行做了厨师,还经营过农机。合作社成立后,他重操旧业,一心扑在合作社的运营上。他说,“目前,我们做的这10个容量8吨的大海子,每个售价16000元,4月底就可以完工,跟西凤酒厂的合作正在洽谈之中。”

“做酒海是我们村的特色产业,我们一方面要把这门手艺传承好,另一方面要推陈出新,开发2.5、5公斤等不同容量的“小酒笼”产品,适应市场个性化需求,同时要把合作社发展壮大,把更多村民和贫困户吸收进来,通过务工和入股分红的方式增加收入。”谈到未来的打算,王海军信心满满。西北信息报记者李喜林通讯员范宝军王永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高新区:“暖心货柜”暖人心

    2020-03-19 10:44阅读

    “父亲虽救不了人,但做的是救人的工作”——14岁女孩一篇文章感动朋友圈

    2020-03-18 18:32阅读

    三星公司高端存储芯片二期第一阶段项目产品下线上市

    2020-03-17 18:33阅读

    康军主持召开机场疫情联防会议

    2020-03-15 06:03阅读

    一切为了用户 彰显央企担当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保障抗疫复产两不误

    2020-03-13 02:09阅读

    高新区25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

    2020-03-11 10:48阅读

    西安航空基地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2020-03-09 12:2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