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政治责任 落实各项政策洛南9.99万人告别穷日子
近日,商洛市委宣传部、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系列新闻发布会,洛南县委书记璩泽涛围绕“牢记嘱托决胜脱贫攻坚,感恩奋进共建全面小康”主题介绍该县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举措和成效亮点。
夯实“三级书记”政治责任2.87万户9.99万人脱贫退出
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县域总面积2830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镇办,1个工业集中区,244个村居,总人口46.2万。全县有贫困村14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99万户10.24万人。
近年来,洛南县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线,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识别、帮扶、退出“三精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健全责任体系上,全面夯实“三级书记”政治责任,选任16名县级干部担任战区指挥长,37名县级干部每人包抓3个贫困村,压实脱贫攻坚行业主责部门和16个镇办、238个驻村帮扶“四支队伍”工作责任,形成运转高效、行动有力的组织体系。
全县累计实现143个村、2.87万户9.99万人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4.9%降至1.17%,经陕西省政府2月27日批复同意,退出了贫困县序列,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
坚持兴产业、扩就业每个贫困户有2个以上增收产业
洛南县始终坚持兴产业、扩就业,筑牢群众增收基础。狠抓产业扶贫,大力培育食用菌、辣椒等“8+X”脱贫产业,积极推进光伏、核桃、中药材等25个脱贫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发展烤烟8万亩、辣椒3万亩,发展中药材10万亩、黄花菜1万亩、艾草1万亩、食用菌3000万袋、养兔50万只,实现每个贫困村有2-3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有2个以上增收产业。今年以来,投资21.3亿元建设岭南生物科技产业园、100兆瓦光伏农场等72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带动全覆盖。
同时,积极推进就业扶贫,建成244个村居“劳务服务工作站”,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开设外出务工绿色通道,承包专列“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6202人,实现转移就业7.76万人。配建金翼服装、长庚兴玩具等社区工厂13个、小微产业园17个,开发公益岗位3000余个,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8个,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精准落实各项政策完成易地搬迁7083户、危房改造3135户
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村组道路建设、电力、安全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类项目2000余个,有力解决了群众水电路视讯网等生产生活难题。扎实推进“两房”建设,累计完成易地搬迁7083户、危房改造3135户,保障群众住房安全。
严格落实政策要求,落实教育扶贫“特惠”+“普惠”政策,扎实开展适龄儿童就学核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建成143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扎实开展3大类14种慢病签约服务。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938人,户均增收7200元。严格落实五保、低保、残疾人补助等兜底救助政策,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的保障水平。
稳步推进社会扶贫,争取苏陕扶贫协作资金近3亿元,实施阳光庭院幼儿园、亲农·溪乐谷、宁洛扶贫产业园、20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等项目89个,带动近2.5万贫困人口增收。不断完善“3+X”社会帮扶体系,充分发挥国企、高校、医院等定点扶贫作用,广泛凝聚帮扶合力。
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扎实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
洛南县始终坚持抓创新、建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探索建立扶贫开发、易地搬迁、城乡供水、农村道路管护“四大运维公司”,创新管理模式,规范管理28个光伏电站、20个社区工厂和4个产业园区、780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244个村居乡村公路,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公共设施接续利用。
紧盯“四个不摘”要求,建立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稳定增收的带贫益贫、扶贫资产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运营管护、易地扶贫后续扶持“五大长效机制”,完善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体制机制,扎实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
此外还针对“8·6”暴雨洪涝灾害,及时恢复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对受灾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加强帮扶力量,一对一开展精准帮扶,全面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不返贫。西北信息报记者柴迎叶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