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陕西民间风俗概述(2)

2011-02-23 22:21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同时,已查清西起宝鸡、陇县,中经户县、长安,东到临潼、华县,北上耀县、佳县、神木,南到汉中、安康、洛南等地,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百处;历代宫殿、帝王将相和先圣先贤陵墓、寺庙道观等古迹近千处,列入保护名录,含有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

崇敬祖宗和先圣先贤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因此,黄陵县有轩辕黄帝陵,宝鸡市有炎帝祠,岐山有周公庙,白水有仓颉庙,韩城市有太史祠,耀县有药王(孙思邈)庙,洋县有蔡伦墓,勉县有武侯祠等等,都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料。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战国、秦、汉渴求生存、发展的进取精神、斗争精神、毅力和智慧对三秦民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方面考古工作者已从其实践中揭示出了大量的实物佐证。

人们对黄河至韩城、大荔、华县、华阴一带魏长城遗址的考察,对南起咸阳、翻原北上直达塞外的秦直道和秦长城及绥德蒙恬墓、扶苏墓的考察、凭吊,对跨越秦岭、南下巴蜀的秦汉古道、栈道、汉中拜将台、留坝张良庙、户县陈平墓——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路线——的考察追踪,对上述精神传承轨迹的揭示,对人们认识三秦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也是很有益的。

农业生产中对土、谷神和先圣先贤的礼仪,随着岁时节日的逐步定型,文化活动习俗的形成和发展,使民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这方面,除经、史、子、集多有表露或“记”“赞”外,历代府、州、县志更多生动记述。所有这些古代民俗文化遗存、典籍,都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其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

二、民俗地域划分与秦、汉民俗发展

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多年已有定论。30年代编成的《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说:“陕西民俗,向分三区”,即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中地区含今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地、市;陕北含今榆林、延安两地区;陕南含今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时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列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邻。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至汉时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遣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以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著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相联系,互相印证,是可以看出其“来龙去脉”的。

关于陕南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氐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太平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猎山伐木深有楚风。”《宁羌州志》说:“宁羌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出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地域特点。

对于岐周和秦地风习,当世和以后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且颇多记述。《毛氏诗传》说:“虞、芮之君相与朝周。入其境,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途,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是个有口皆碑的礼仪之邦!

关于秦地风习,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其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地理、历史渊源。

另外,《左传》记载有南方吴国名士公子札奉命出使周室,对周、秦风习的品评。记载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乐乎!’为之歌《秦》:‘此之为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说:“豳,周之旧国。秦本在西域——千陇之西;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及襄公佐周平王东迁而受其地,故曰‘周之旧’。”周、秦民俗文化的传承关系是明晰的。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外风习汇合,使民风民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汉书.地理志》说:‘‘汉都长安,徙齐田、楚昭、屈、最及功臣二千石、高赀富人豪杰兼并之家于诸陵,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这是经过重大社会历史变迁,自然的、人为的人口大迁徙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

各地有各地风俗习惯,人们迁移后总留恋故土的风习而设法恢复、保留、发展它,这在汉室皇家生活中也有反映。史载:汉高祖刘邦初都临潼渭北栎阳,接其父太公来住。其父从江苏沛丰迁至栎阳,对当地风习不惯,仍恋念故土,抑郁不乐。刘邦得悉这一情况,令人按老家沛丰风俗面貌与生活习性,在渭河南岸建立“新丰”“徙其民实之”,供其迁住。太公从此欢娱如初。昔时小小“新丰”村寨,今已成为欧亚大陆桥——中国陇海铁路与新的南北大通道安榆铁路的交汇点。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已成为关内外以至国内外风习交汇、融合的佐证。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在我任期内一定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

2011-02-23 20:43阅读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