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风俗概述(5)
中国历史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三秦志士以其强毅果敢之资光耀史册者更是接踵而至。唐至安史之乱,掀起惊涛骇浪。唐明皇率众由长安出逃。华州人郭子仪以惊人胆识,起兵讨伐,历经百战,在河北击败史思明,使战局获得转机;肃宗即位,任命他为关内河东兵马副元帅,联合回纥收复长安、洛阳,底定天下。代宗时,仆固怀恩叛变,纠集回纥、吐蕃叛唐,兵临长安,朝野震骇。帝召郭子仪靖难,宦者程无振主政,不与兵。郭子仪募得二十骑赴难,“诸将闻其出,多应之”,吐蕃前锋惊散。他又轻装简从,直赴回纥军营,说服其统帅,与唐联兵,以拒吐蕃。这就是有名的“郭子仪单骑说回纥”。其大将胆识、统帅雄风、三秦豪气,表现得真是淋漓尽致!
安史之乱中,三秦志士脱颖而出与国共存亡的不知凡几。颜真卿、颜杲卿北使的事迹也是十分感人的。文天祥《正气歌》中说“为颜将军头,为嵇侍中血”,指其弟兄拒降不屈,骂贼而死的事,其节烈真可与日月同辉,对后世教育作用很大。
三秦志士的进取精神与毅力,这一时期在科学文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华原(今耀县)人孙思邈的医学、唐京兆万年人阎立本的绘画。哲学上的北宋凤翔府眉县人张载所铋立的“关学”都是历史上的一代高峰,对后来部奄较大影响。
三秦志士的刚毅敢为——禀赋中的豪迈、刚直与毅力至明清也为有识之士所推崇。明初著名学者宋濂就著有《秦士录》,颇有代表性。
及至明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覆灭了明社稷的大起义,不仅起自陕西,而且其主要领袖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李定国、李锦、李来亨等均出自陕西,其斗争也是可歌可泣的。
三秦进入近现代后,其重大斗争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期间著名斗争有辛亥革命后反击清窒甘肃巡抚升允、抗击北洋军阀刘振华围攻西安的“二虎守长安”等英雄事迹。
在民族危难中,为反对内战一致抗日,三秦儿女的优秀代表杨虎城将军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直至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三秦志士的豪气得到进一步展现。抗日初始,西安报刊登载的《新绣荷包》第四段的歌词就是:
“四绣长安道,平坦路一条,一队队健儿们出征志气豪!
“陕西楞娃出潼关打日本”的佳话,到处传颂。西安报刊登载的《新莲花落》:
北战场,才泠干,第11路军是好汉,
拿短枪,游击战,大显神威平型关。
李振西,教导团,一连夺回八架山;
许权中,真个凶,忻口一战胜日兵。
众英雄,都能干,要和日本走着看……
其中,所说“李振西教导团”,即孙蔚如、赵寿山所率西北军——十七路军的一部分在中条山的战斗;“许权中”即中国共产党员临潼交口人许权中将军,时任西北军师长在晋中抗战。期间,三秦健儿以“马革裹尸”者,其不知凡几!
抗日战争中,赵寿山将军率领的38军先后奋战在娘子关、中条山和豫中。解放战争初期,他与孔从洲一起宣布起义,加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一野副司令员。又与杨拯民、谈国帆一起,在原先“打刘勘”、“歼徐保”等战役胜利基础上,在三大战役后,完成了解放西安与大西北的轰轰烈烈、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任务,给三秦豪气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三秦人民得以扬眉吐气!
解放后,人民歌手、临潼农民诗人王老九来西安,曾赋诗抒情道:“解放门,大敞开,翻身农民走进来……”,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人民群众的欢乐心情,也同时闪耀着三秦习尚中豪气的新的光彩,并显示历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移风易俗在民俗发展中的地位及近代的发展
陕西关中,继“炎帝神农,未耜是教”之后,至虞舜农官、周先祖后稷“播百谷以罴民”——养民、爱民并导之善起,就在重视发展生产的同时,崇尚“德化”。《史记·周本纪》就说:“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历经夏、商,社会变化,戎、狄相侵,至古公宣父,由豳迁岐,以其先进的农业习俗“贬戎狄之俗,营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以典民事,“民皆歌乐之,颂其德”。《诗》颂云:“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是事实上的移风易俗及其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历经各代,至周文王姬昌,“德人化大成,南方诸侯之国,江、沱、汝、汉之间,莫不从化,盖三分天下有其二焉”(《朱子诗集传》)。至武王克商而有天下,周公“制礼作乐”,则把移风易俗,提高到一个新的颇为自觉的阶段,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借鉴意义。《朱子诗集传》说:“武王崩,子成王诵立,周公相之,制作礼乐,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被之管弦,以为房中之乐,而又推之以及乡党邦国。所以著明先王风俗之盛,而使天下后世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