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徜徉在报纸的海洋中——记延安红色书报馆暨中国晚报藏珍馆高明亮

2012-01-06 18:47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徜徉在报纸的海洋中——记延安红色书报馆暨中国晚报藏珍馆高明亮

收藏界里有集邮爱好者,还有集火花的,你听说过集报纸的吗?在举世瞩目的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有一位六旬花甲老人靠贷款创办了西北红色书报第一馆、全国晚报藏珍第一馆的“延安红色书报馆暨中国晚报藏珍馆”。至今已收集古今中外报纸50000余份,20000余种。该馆2011年11月12日揭牌开馆,轰动了全国,引来的新闻媒体记者络绎不绝,招来的观众门庭若市。只要是参观过的人,无不赞叹地说:“这个馆是红色延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亮点,高明亮先生真了不起”。

这位馆长叫高明亮,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延安人。他个头不高,头发花白,苍老的面容布满了皱纹,鼻梁上架着一幅高度近视镜,身体健朗,性情温和,言谈自如,看上去文质彬彬,但谈论起文化集藏事业精神焕发,滔滔不绝,充满了青春活力。采访中他说:“我原在延安甘泉县工作,一辈子从事新闻宣传,文学创作事业。尤其是从小受延安老新闻的熏陶,最大的特点是爱好写作,久而久之,产生了集报的念头。因为集报是一种文明高雅的有益文化集藏,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开阔视野。因此,一辈子与书报结下深缘,而且爱报如命。为了采集报,除自费订阅外,大多是到报社索报,到单位要报,到街头垃圾堆捡报,与集藏家交换报,在市场买报,一心扑在集报上”。

从1979年开始,到今已集藏古今中外报纸50000余份,20000余种。书刊及文化集藏品10000余册件。当问到几十年如一日的集藏书报刊中经受过什么艰难疾苦时,高明亮含笑的说:“尝尽了酸辣苦甜,在单位上要报,不少人另眼相待。甚至有几次被人推出门外,还说什么神经病。在街头垃圾堆捡报,被人讥讽说是破烂王。不管怎样嘲笑和遭受打击,自己总是一笑了之”。尤其是起初集报是剪报,每天深夜,别人看电视、玩牌,自己是一手剪子,一手浆糊,把各种报上的知识资料全部剪贴装册,后来发现这是一种浪费,干脆全张型集藏报纸,将来见证历史办展览馆有益社会。由于爬格子多,剪报时常劳累,曾患上头晕肩痛病和胆结石病,几次住院治疗,但爱好决定了一生命运,始终没有停止。正是由于集报执着,成绩显著,硕果累累,现担任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副会长,陕西省收藏家协会集报专委会主任,延安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集报分会会长。尤其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自己在甘泉创建了陕西第一个家庭藏报馆,1999年编撰了全国第一本集报工具书《中国集报大事典》,同年8月又在延安主办了第七次中国集报发展研讨会,成为全国最成功的一次盛会。”当问到在红色延安创建红色书报馆和晚报藏珍馆的意义时,高明亮很浪漫地说:“因为延安是中国新闻发祥地,是革命圣地,是全国红色旅游胜地,这里是神奇的热土地。加之自己生在延安,长在延安,一心想为延安做点实事。尤其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后,突出亮点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全会的精神鼓舞下,更激发了自己的信心,心想,虽人现退休,但发扬老有所乐,老有所能,老有所为,老有所用是老人之本,更要把自己的丰厚文化物品亮相延安,为红色延安争光争辉。为之,自己就借贷了40多万元,在延安宝塔区的南大门桃源小区购置了200平方米的五层复式楼,创建了延安红色书报馆暨中国晚报藏珍馆,目的是集报于个人,服务于社会,奉献于人民。

进入红色书报馆,简直是进入了报纸的海洋。墙上镜框里挂的,柜子里放的,箱子里装的,地上堆的,到处是形形色色的古今中外报,的确令人赞叹感慨。这个馆共分为四个展室,并在展室外二、三、四楼外墙还布局有三大块中国晚报展品,谁看了都眼花缭乱,齐声赞叹这个文化亮点太有创意了,太有新意了,真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藏品丰厚。在第一展室里,首先看到的是“缅怀伟人”报。墙上整齐有序的镜框里,均以《人民日报》为主,装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逝世讣告报,通过观展伟人遗像生平,引起人们的缅怀激情。

第二展室首先是“号外”专题,镜框里装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长江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号外”报。这些“号外”分别展示了从1966年到当今时代中国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有导弹试验成功,有申奥成功,有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有神五、神六、神七发射成功,有嫦娥奔月,有足球出线,有胡锦涛主席大阅兵等,以及体育的强大,国强民富的辉煌。第二专题是“经典报”,如《羊城晚报》大胆创新,别具特色的出版了大型“龙凤报”,展示了奥运会的风采。以大型精品报,展示了“世博会”各国会馆。还有大型《辽宁日报》展示了“东北虎”图,敬示人们保护好东北虎。第三专题是红色书报馆的重点展版《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延安日报》三大党报的发展史。把毛泽东三次题写《人民日报》报头到彩报、华南版、华东版、藏文版的《人民日报》分别展示,把《边区群众报》发展到今日的《陕西日报》的7次更换报头报全部展示;把《陕北群众日报》发展到今日的《延安日报》10多次更换报头的报全部展示,既有各时期创刊号,又有毛泽东等伟人和名家的题写报头,让人们看后全面了解中央、省、市三级党报的发展史。第四展室是“红色之家和知青之家”。红色之家主要展示了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刘志丹等领导的著作自传书。以及延安人怀念当年中央在延安的各类图书刊物,延安地方及作家著书以及文化遗存像章,唱片延安剪纸、刺绣,邮品等近万件,尤其是历届全国党代会汇编书,党章、党费,党的活动等证件专柜,让人们看后,既能了解党代会的发展史,又激发对党的无限热爱。整个布局精彩纷呈、全面周到。“知青之家”主要是以“北京知青在延安”专柜,展示有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图片,有报道知青人和事件的报刊,有介绍知青成为国家栋梁的辉煌人和事等。尤其是前言牌上写着“北京知青,延安人民不会忘记你,永远看见你们格外亲”的那22个醒目大字,充分体现出延安人对知青的深情厚意和怀念。

第三展室是“中国晚报”展示。从二楼到四楼的墙壁上,挂满了整整齐齐的三大块中国晚报。最早从民国的《世界晚报》、《华闻晚报》、《陪都晚报》、《南京晚报》、《中央晚报》等,到当今各省、市、区、县出版的形形色色晚报、晚刊、晚报版等,其品种560余种。让人们看后对中国晚报的发展史有了详细的了解。

第四展室是最大最丰富的展室。第一专题“清朝报”。展示有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邸报》、有光绪年间的《申报》、《时务报》、《京报》、《汇报》、《万国公报》等,这些报纸虽破旧发黄,却是中国报业、新闻业的鼻祖,是珍贵文物,价值甚高。第二专题是“民国报”,墙上整齐的两排镜框中有《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陕北日报》、《延川报》等以及三个版本《边区群众报》、陕西、内蒙、河北三省《群众日报》,各显特色。尤其是报道“解放延安庆祝大会,解放西安、解放上海”等内容,让后人们了解党史,国史和新中国来之不易。第三专题是“建国初报”。通过9个镜框报的展示,人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徽的诞生。尤其是《解放军报》和《天津日报》的创刊号,让人们了解了这两张报的诞生时间及意义。第四个专题是“文革报”。从中央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到“5.16”撤销决定,从导弹、氢弹到卫星上天的发射成功到“九大”的召开,都有着详细的历史见证。尤其是《陕西日报》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让人看后自觉精神鼓舞,无不赞叹是三中全会给当今的发展带来的光明。第五专题是“重大节日报”。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为主,展示74年、75年的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各重大节日带有毛泽东大幅彩色照片报,引起人们对这位建国领袖的深情怀念。第六个专题是“奇特报”。玻璃柜里摆放着“丝绸报、凌绢报、塑料报、金泊报、银泊的、铜报、微缩报、门券报、扑克报、扇子报、火柴报、名片报”等,十分引人注目好奇,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百花齐放,有着强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第七专题是“港澳台外少数民族报”。这里展示有香港、澳门、台湾、朝鲜、甘孜报,展示了港澳台外及少数民族的报业和新闻业,令人大开眼界。第八专题是“十二生肖报”。展出了民间集报家创办的“鼠报、牛报、虎报、兔报、猪报、鸡报、猴报”等,并有3D《江阴日报》等,其报各具特色,显示出民间对十二生肖的喜爱与寄寓。在报柜里,还有“黄河大事件报、党报、中国头报,全国历次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报,港澳回归报,重大活动事件报,以及建国,建党纪念日报等30多个专题。除此外,桌上、窗台上摆了7个奖杯,100多个全国省、市、县获奖证书及各种聘书,各个墙角挂满了锦旗和领导、名家题词等”。无愧于“陕北集报第一人”的光荣称号。

观展完这个红色书报馆后,人们共同的评价是:不但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智慧,开阔了视野,开拓了理念,增加了见识。而且最主要的是了解了中国报业史、新闻史,出版史、印刷史、广告史、党史、国史、科技史、晚报史等。真是文化物品丰厚,文化气息浓厚,是延安精神教育,社区文化教育,青少年教育,延安新闻教育,法制教育等项教育的基地。难怪原甘泉县委、县政府授予“青少年教育基地”,延安精神研究会授予“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延安市社区文化普及促进会授予“延安社区文化教育基地”,延安日报社、延安广播电视台授予“延安新闻教育基地”等牌子,因为这里的确是知识的海洋,是见证历史的文化博物馆。

在谈到30多年的集报和办馆感受时,高明亮说“我30多年的集报藏书生涯,在丰富藏品的情况下,收获最大的是转入研报和运用报纸。几十年来,自己订报、赏报、剪报、摘报、研报、评报、展报、藏报、办报、用报外,还坚持写作。在全国150多家报刊台发表各类文章3600余篇,其中获奖30多篇。写出和发表集报论文《浅淡集报的益处》、《十谈集报》、《集报与三讲教育》、《浅谈三个代表思想指导集报活动》、《开拓创新集报功能,服务建设小康社会》等10多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省、市奖。并通过集报编撰出版了《延安风物》、《中国集报大事典》、《天下奇闻》、《火眼金睛》、《甘泉传说》等书,受到社会好评。”他的“格言”被编入全国9家辞书,特别是在集报活动中,他先后组织参加了北京、河南、秦皇岛、山东、沈阳全国集报会,并与甘泉美水酒厂1999年在延安承办了全国第七次集报发展研讨会,编出了50多万字的中国集报第一部史记工具书《中国集报大事典》。先后成立了延安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集报分会、陕西省收藏家协会集报专业委员会等,受到全国好评。因为工作成绩显著,曾荣获延安突出贡献奖、陕西省优秀宣传工作者、全国集报活动贡献奖,全国集报成才典型人物,共和国创业功勋人物,全国集报家等光荣称号奖100多次。我的事迹入编《东方之子》、《中华英模大典》、《中华创业功臣大典》、《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政协委员风采录》、《世界名人录》等30多部科书,可以说受益匪浅。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高明亮说:“由于自己爱报如命、惜书如金,集藏走火入魔,现如今整天想的是如何办大办好这个红色书报馆,尤其是‘知青之家’,当年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如今不少人成了国家栋梁,他们在延安的足迹,他们在延安的成长,延安人民不但永远不会忘记,而且永远是亲人。所以,我要集中精力在办好红色书报馆的同时,把收集知青相关资料作为重点”。

为了丰富藏品,多收集资料,眼下他天天奔波于延安上下,跑单位进部门,走报社入企业,访千家万户。“把集报馆办好,一定让这个馆利党、利国、利民。要通过办馆,传承延安精神,传承中国新闻,弘扬红色文化,当好文化强国优秀的宣传者,传播者,尽我最后的一点光热。”高明亮如是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市民要如何防范可怕的“锡纸开锁”盗窃?

    2012-01-04 08:07阅读

    温馨的天使——记洛南县人民医院总护士长李淑鸣

    2011-12-26 10:02阅读

    年底劳务市场招工难 西安明年月嫂很难找

    2011-12-19 15:07阅读

    西安年末到哪找“家政”?

    2011-12-12 10:51阅读

    磨沟幼儿园园长火钳烫学生续:安康教育局认真查处

    2011-12-05 17:22阅读

    三百条建议提升西安文化底蕴

    2011-11-23 11:36阅读

    西安一周天气预报(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13日)

    2011-11-07 09:32阅读

    映象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