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多数家长的误区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和未来,天下何人不怜子。但许多家长的爱有误区,溺爱、娇惯都是大错。错在过分的功利,体现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似乎只有读书好、成绩优,就可以进名校上重点大学有好工作,这便是家长们最大的误区。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段话,很实在。他说一个不会做人的人,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一个不会和周围融洽相处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我认为温总理说得深刻,读书好也顶多是智商高些,也顶多能决定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而情商高则决定一个人的造化有多大。二者是乘法关系,不是加法关系。
家长们在这个误区中,只看到孩子的学习和成绩,而忽视了更为要紧的素质培养,比如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自理自律能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孩子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孩子对别人的尊敬与爱的能力等。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就因为缺乏吃苦精神,缺乏人际沟通的技巧,不会搁住别人而被边缘化,说明仅有一个硬文凭是不够的,社会需要的是比较全面的人。
有位名人对我说,他对教育孩子有三点建议:一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关爱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给你实战的平台;二是看淡钱财,所谓财散人聚,也有朋友,更不会自私而贪小便宜;三是本业以外学个特长,生活的圈子自然要丰富些,而不仅是光会读书。许多在误区中的家长们以为自己可以包揽孩子的未来,这更是自以为然了。社会在前行,改革在深化,对孩子而言,任何机遇都垂青那些素质全面的人才,家长们到时总会有心无力的。还是放手让孩子们前行,家长从旁提醒则可。还是和孩子做朋友,一路同行,健全的人格比文凭更重要。况且时代不同了,社会多元化了,孩子有孩子的路要走,只要平安充实也不失为一种人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