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小伙马翔的“光影故事”
马翔很忙,拍电影,推广影片,写剧本。11月27日,记者联系到身在浙江的凤翔小伙马翔的时候,新电影《流氓》刚制作完成,准备在国内外电影节上推广。
马翔是谁?他是会用意大利语唱古典歌剧的文艺青年,也是《儒林巷19号》《花相似》《镜》《白雨》等多部独立短片的导演。他的很多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是在一个名叫“儒林巷”的地方,他的博客、微博的名字也都和“儒林巷”有关。
熟悉宝鸡的人也许会问:“凤翔县城不是有个叫儒林巷的地方吗?”没错,这个对马翔来说有着特殊感情的“儒林巷”就在凤翔县,那是他成长的地方。
电影梦开始的儒林巷
当年18岁的马翔并没有料到在他28岁、辗转多个国家之后,心底最难割舍的还是这个叫做儒林巷的地方。马翔说,在儒林巷的童年记忆成为他初涉影视拍摄的一笔宝贵财富。
马翔常年在外工作,但是发生在儒林巷的童年记忆,像水草一样,会冷不丁缠住他的思绪。巷子里有红白喜事放电影时他在大银幕下积极搬过小板凳,在小学的队会课上排演过很多小品,在挂着厚厚棉门帘的录像厅里彻夜陶醉……这些发生在儒林巷的记忆碎片,都将出现在马翔的短片里。直到现在,马翔每年必回宝鸡。这几年游历各地,当他再次踏上这片黄土地的时候,他发现陕西特别是关中西府人秉承仁义礼智信,尤其是礼和义,处处舍己为人,恪守礼仪规范,马翔觉得这些传统是刻板而又感人的。
每年回家,马翔都用手机或者DV记录下父母亲朋的生活片段和聊天喝酒的场景,他觉得这些普通的日常对话,拿出来就是台词;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用改编就是故事。正是因为这样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视角,才有了入围2008十三届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的短片作品《儒林巷19号》。
从拍DV起步的小导演
从小学习声乐的马翔,2000年以全国专业第二的成绩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做大学老师,然而这并非他的职业梦想。他开始大量租碟看影片,那些常人看来透着闷劲的文艺电影,却给马翔敏感的文艺神经带来了触动。
2006年6月,在德国留学的马翔遇到了一位老乡——目前转行学习电影的老罗,看遍老罗的作品和剧本以及从国内带来的电影书籍后,他发现拍电影并不是那么不可实现的事情。
拍电影的念头产生没多久,就被搁置了!“导演两个字沉重到我实在无法承受。”还有一个让马翔甚至有点难以启齿的原因:找不到一台DV。
借?朋友不多,认识的人也没有。买?没钱,尽管打了好几份工,每周三个晚上在宝马公司做搬运工的工资连生活费都不够,此刻的马翔如同笼中困兽,创作激情被束缚。
2006年9月,朋友从国内带回来一台DV,马翔找来每天要打工的三个留学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尝试——拍摄短片《花相似》。
“基本上每个环节都很困难。跟所有拍片的人一样,我们最缺的是资源和钱。”马翔说,《花相似》拍摄前,他们没有任何预算经费,三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说干就干,场景在租住的小屋,三个人没有分工,导演、演员、场务轮流做,拍完夜场,三人便挤在客厅沙发、地面上休息。
拍摄短片第一天晚上,马翔睡到半夜突然起身叫醒身边的摄影师,告诉他某个镜头怎么拍,说完又突然倒下睡觉。第二天同伴告诉马翔前一天晚上的事情,马翔完全不记得,就跟梦游一般。“当时肯定是高度投入,非常兴奋,这种状态可能看起来不正常,但对创作非常有益。”
正是这些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的经历,给马翔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意志磨炼。
将独立电影坚持到底
2008年马翔做了三件事情:回国,辞职去杭州,拍独立短片。
《儒林巷19号》的拍摄将马翔带入了独立电影的道路。独立电影指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马翔认为,独立电影更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思想方法和个性视角。
深受著名导演贾樟柯“粗糙美学”的影响,《儒林巷19号》结构简单、情节琐碎。剪好片子后,马翔刻印了很多盘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但很多人看完就没有回音了。“没有反馈也是种反馈,也有人说,电影元素太单一。”前期的短片评价基本全是负面的。对于人生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短片,马翔并不想放弃。
马翔独自送去参赛,最终入围2008十三届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IFVA)亚洲区竞赛单元。片中,马翔用狭小的房间、昏暗的灯光、简单的人物、缓慢的叙事来表现简单的故事:主人公分别在6岁的一天、16岁的一天、26岁的一天以及66岁的一天这四天中,在“儒林巷19号”的屋子里与他的奶奶发生的亲情故事。影片的最后,牛奶洒在地面,缓缓流开,雪地上留下孤独的脚印……很多看完短片的观众潸然泪下。
专家在评价的时候说:短片中有太多贾樟柯的影子,需要再雕琢,但是瑕不掩瑜,还是能通过短片看到导演个人的能力和潜力。
这些成绩和评价给马翔带来了很大的鼓励,在德国难以释放的拍片欲望在回国之后得到了释放,马翔又接连拍摄了《镜》《白雨》《流氓》等多部电影作品。《镜》参加了第四届北京独立电影展、中国第二届新人电影节、第四届北京国际青年影像季国际青年导演单元等影展。《白雨》被栗宪庭电影基金收藏。马翔曾被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称为“具有创新深意的导演”,栗宪庭称《白雨》“是一部应该让所有艺术家反复观看的电影”。
马翔计划以后每年拍摄一部短片。我们希望,马翔和他的电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