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养老业的春天何时到来(2)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老年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大概分为这六类,分别是患有慢性病和多种疾病并发症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丧偶老人、无自理能力老人、患病的高危老年人和精神障碍老人。
他们大多不是随着増龄和健康状况的退化心理状况令人堪忧,就是常感到生活无望、乏味,甚至自恨、暴躁,有自杀倾向,而精神障碍老人多思维不正常、性格偏执、生活失去规律不能自理,是最难护理的人群。
老年护理工作的性质、工作量、体力支出及情绪控制的难度与压力,远大于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不仅需要很强的医护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老年心理学知识,并在体力及精神上具有极大的承受力。一位老年公寓负责人讲:“这个工作太辛苦,压力大、待遇低、社会认同感差、没地位,养老院留不住人也很难招到新人。护工更可怜,24小时的忙,工资不足千元,好的干半年,一般1-2个月就走人。生活护理满足不了,更不要说医疗护理了。最痛心、最无奈的就是公寓有环境、有场地、有床位、有想来的老人,就因招不来护理员和护工,服务跟不上,所以干脆停止招收老人”。
制度建设要走在前面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曾在“谁来为我们养老”电视辩论中表示,在养老照料护理方面,我国还处于保姆家庭型阶段,而不是专业护理型,专业护理人员缺口非常大。
王振耀说,目前中国养老行业还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在全国,没有一所专业的养老护理学校,更不要说专业护工人员。他那时候就呼吁,全国大概需要千百万名养老护理人员,而真正就业的、能领到合格证书的也就是几万人。
综观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从最低层次的中职,到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成熟而完整;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也依据卫生部相关条例有着极严格的考核;护士持证上岗制度也趋于成熟,护理专业的学生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经申请“护士执业注册”方可正式从业。护士职业工资待遇有保障,护理专业可作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护理职业教育可申请“陕西省示范专业”享受政府资金援助,护理生源丰富,教育和研究领域宽广。
相对“老年”护理,其被模糊涵盖在护理专业之中,既未形成独立体系,又被边缘化为“保姆”、“家政”。老年护理资格认证形同虚设,没有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更无技术职称体系。国家虽将老年护理职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四级标准,但实际未有实施。政府对护理教育的大量资金投入,丝毫不能对老年护理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任何促进作用。
面对陕西众多卫生学校中职护理专业面临转型与发展的时期,和城镇化建设发展迅猛带来的大量初、高中毕业学生进入职业教育。也有人建议陕西应将中职教育奖助学金等政策向养老护理领域伸延,制定“老年护理定向培养资助政策”,或“涉养老专业学生免费教育政策”。
同时还可以尝试设置陕西省地方性养老服务业护理人员职称评定系统,使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业务职称发展有前景、有地位。为养老服务业的护理人员设立有政府津贴补助的公益性岗位或事业单位编制,才能使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有尊严地安心工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