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黄河”彩电 陕西人难以割舍的童年记忆(2)

2013-02-27 00:52  西北信息报  字号:T|T

“黄河”荣耀

陕西省彩电产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布局和启动的。1984年底,黄河机械厂(“黄河”厂)引进了彩电生产线,“黄河”彩电诞生。1985年,电子工业部在全国同时批准了57条彩电生产线,陕西的三条生产线也是从这一年才正式投产。中国终于在1987年这一年制造出1934万台电视机,超过邻国日本,从此成为世界上年度制造电视机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一直保持到今天。

这一年秋末冬初,陕西省政府特别召开一次表彰大会,重奖“如意”、“黄河”、“海燕”3家彩色电视机厂——这3个土生土长的企业,在当年10月下旬全国第一届彩电评比中,集体揽获第一名。

也就是说,陕西彩电业从开始启动到成为1987年全国第一,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据业界后来估计,几乎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陕西电视机年产量始终居于全国第一。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百余家彩电厂家中,陕西任意一家彩电企业的年产量也都排在前列。

陕西电视机当时的“牛气”还体现在以下方面:那时,全国人民在央视黄金时段频频看到的是陕西彩电的广告;正在北京举行的女排国际比赛是由陕西彩电企业赞助的;就连如今在全球市场上纵横捭阖的四川长虹,当年不过是彩电业的“小字辈”,还是陕西派人过去援建的;在陕西彩电叱咤风云的时候,深圳康佳才刚刚于当年年底拿到生产许可证。

回忆起那段时光,原黄河彩电厂职工张师傅颇为自豪。他说,刚进厂时自己还只是个二级工,每个月42元工资,月底还有20多元奖金。春节的年货基本不用买,米面油都由厂里发。而同一时期,一名普通国家干部月工资才40元左右,且没有奖金。除过工资方面的实惠,彩电厂工人还享受着另一种特权,一种当时稀罕无比的东西——“彩电票”。

当时一台18英寸彩电出厂价1350元左右,市场售价涨到2700多元。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彩电票”想在市场上买台彩电根本不可能。有些想要结婚的人为了等一台彩电,婚期都可以推后。由此,可以想象当时彩电的走俏程度。与“粮票”、“肉票”不一样,“彩电票”当时是由彩电厂家或行业主管单位、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自主印发,票面加盖公章,持票人凭票就可以在商场、厂家买到彩电。

“彩电票”实际只是一纸通行证,但在彩电供不应求的年代,这种票不但变成了钱,还成了一种特权资源,开始进入黑市流转。张师傅说,那时黄河厂大门口成天围着些人,这些人就像今天火车站的票贩子一样从工人手中买“彩电票”,然后拿到黑市上高价倒卖。当时厂里不时会给各个车间分发“彩电票”。工人一般卖千元一张,经过黑市倒手,每张可达1300元。

“黄河”复出雾里看花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为了抢占市场中国彩电业正式展开“价格战”。这实际是中国彩电业清理门户的第一步,颇具意味的是,发动这场战役的正是曾经由彩电陕军援建的“小字辈”——四川长虹。

持续进行的价格战迅速打垮了国内众多的大小彩电品牌,实际上,陕西当时并没有低估价格战的威力,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眼看后起之秀步步紧逼,陕西一度提出“化拳为掌”的战略,打算把三家企业整合成一家,共同发力“外御其侮”。然而,据说海燕、如意、黄河三兄弟关起门吵了一段时间后,在合并后打谁的牌子、谁当一把手这些问题上,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最终,“化拳为掌”也就流于“纸上谈兵”,最终不了了之,处于盟主地位的彩电陕军,还没来得及跟这个羽翼未丰的小兄弟交手,就已然全线溃败。唯留下积贫积弱的电视陕军,逐渐湮没在中国彩电大战的浪潮中。到了1995年前后,仅仅几年时间过去,三秦父老看见,电视陕军这个庞然大物,几乎在同一时期,迅速从市场上销声匿迹。“黄河”彩电也难逃厄运,黄河厂在经过几番划转易主后,原彩电生产线几近停产,偶尔会承接一些贴牌生产的活计,来自业界形象的说法是,“靠给外地彩电企业打零工过日子”。

关于彩电陕军败落的原因,直到今日仍然是一宗没有盖棺论定的疑案,来自不同层面的看法,在今天还不时成为熟悉那段历史的陕西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黄河”彩电复出一直是陕西人的梦想。然而,时过境迁万物惊变想要恢复“黄河”往日的风采几乎不可能,但陕西人对这一梦想的追求却从未止步。

2003年10月,经多方努力,“断流”的黄河彩电生产线在忍受了多年的沉寂后重新恢复生产,不过生产的不是黄河彩电,而是TCL王牌彩电。

2001年,陕西广电网络公司成功对黄河科技资产重组,实施资产置换,新注册成立了陕西黄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黄河科技公司虽拥有4条彩电生产线,但没有主导产品,导致“黄河断流”,企业职工待岗,靠每月230元生活费度日。面对困境,公司领导班子积极走访国内的著名家电生产企业,南下北上,自荐上门,请客来厂。同年4月黄河科技公司与TCL集团就合作事宜进行了初步商洽。最终,与TCL集团达成了年加工生产50万台王牌彩电的协议。为了使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TCL方面的要求,黄河科技公司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技改,购置新设备。彩电的各零部件由TCL提供,黄河科技公司负责组装生产,产出的彩电统一使用TCL品牌,这一合作生产方式被称为贴牌生产。“黄河”彩电生产线的再启动,再次点燃了人们对彩电陕军崛起的激情期望,虽然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有可能“黄河”彩电永远将不可能复出,但是这并不能抹灭陕西人对这一品牌的敬仰和期望,因为它承载着陕西人的骄傲,依附着童年美好生活的记忆,“黄河”这两个字在陕西发展的历史上将永远被铭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开展环境治理一号工程 治污减霾还百姓碧水蓝天

2013-02-25 11:15阅读

回民坊里说元宵 正月元宵滋味长

2013-02-22 11:35阅读

蛇年春节电影院成新宠

2013-02-19 22:13阅读

把祝福喊出来 微信拜年成新宠

2013-02-17 17:38阅读

反季鲜花吐芬芳

2013-02-08 00:31阅读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养老业的春天何时到来

2013-02-02 13:32阅读

长安农民的“文化大院”

2013-01-29 09:5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