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凤翔干河村民国连环壁画背后的故事

2013-04-14 16:57  宝鸡日报  字号:T|T

凤翔县范家寨镇干河村,紧依北山。初春的风依旧料峭,村庄被黄的花、绿的树环绕,除了间或传来的几声犬吠,这里宁静得宛若世外桃源。然而,就在这静谧的村庄里,有一座蛟龙寺,寺里珍藏着宝鸡民间美术瑰宝一组画在墙上的早期“连环画”。

蛟龙寺

一座画着道教故事的佛寺

干河村的蛟龙寺是一座典型的关中村庙。前殿供奉关羽,后殿供奉观音。“关陇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佛教传入中原之后,关中的百姓按照自己的理解,将道教的故事和礼俗融入佛教,形成了许多看上去佛道合一的村庙。”宝鸡文理学院关陇民间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强副教授,解读着这座庙宇的过往。“在供奉观音的大殿两侧,绘制着封神演义这个道教故事的壁画,是这个特点最好的例证。”

观音殿两侧的山墙上,是两组重彩绘制的壁画,每一边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边的部分依着山墙形成三角形的构图。主图是“福禄寿”三星,有东方朔和麻姑在边上侍立。主图两侧各有一对条幅,画着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在两侧的题记上,清楚地写着壁画完成的时间: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条幅两侧零星的小景点缀中,有一个东西显示出了壁画绘制年代凤翔的社会背景。

五色旗

一个特殊时代的奇怪符号

在右边山墙左上角的壁画中,绘制了一对交叉着的五色旗。

五色旗作为临时国旗,曾经短暂代表过国民政府的一段历史。五色旗本身是清朝海军的将领旗,1906年,中国同盟会召集会议讨论革命旗帜,这面旗曾是备选方案之一。1911年12月,各省都督府的代表在上海研究筹组中央政府,将五色旗定为临时国旗。1925年成立的广州国民政府,将国旗确定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但北洋政府依旧使用五色旗。直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政府退出历史舞台。而时隔8年之后,蛟龙寺壁画上依旧出现了五色旗。

由此可见,在当时,凤翔的农村并没有受“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政局干扰,过着自己恬静的田园生活。

不过恬静归恬静,当时的凤翔并不闭塞。在这组壁画中,画着一位生活在西周早期的女性形象,可是这个女性却戴着一顶西式遮阳帽,这种帽子在1936年的中国是非常时髦的。这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另有蹊跷?李强认为,这是作者故意画上去的,为的是给这幅精心绘制的作品留下一个独一无二的记号。

封神榜

一组汉族史诗的“连环画”

两面山墙中下部的两大幅壁画,是这组壁画的主要部分。每幅由23个小“画方”和一个大“画方”组成。两边壁画共48个画方。

“这在西府现存壁画中并不多见,是由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演变而来的构图方法,相当于后来的‘连环画’。”李强把这种构图方式称作“连环画”的雏形。在西府地区,画工们会在箱子面、棺材板和房梁等部位,采取这样的构图方式,因为这些部位或面积不大、或形状不规则,分成“画方”,可以把不同内容的故事集中在一起。但在整幅的壁画上采用这种构图方式,在西府并不多见。可见作者匠心独运,让作品每一幅都独立成篇而且有序连接。

封神演义是宝鸡现存壁画里描绘最多的内容,蛟龙寺壁画的48个画方,形象地演绎了“文王访贤”“鹿台歌舞”“闻太师伐西岐”“大战汜水关”和“神剑斩妲己”等封神故事。画面中二郎杨戬、哪吒三太子、土行孙、雷震子、哼哈二将等人物相貌奇特,形态生动。壁画中所有神将的盔甲、兵器和桌上的酒器等金属物品,都用“沥粉贴金”的工艺进行处理。这是中国壁画的一种传统工艺,古时将石粉和胶调成糊状,装进一个带铁嘴的猪尿脬里,用手挤压尿脬,调好的糊状物就从铁嘴里挤出来,在画面上堆出线条。等这些线条干透以后,再贴上金箔,或者用金粉调胶涂刷,就形成耀目的立体画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文物局回应兴教寺申遗:将充分尊重寺院意愿

2013-04-12 10:07阅读

西洽会带来的不仅是项目 辉煌的记忆难释怀

2013-04-09 11:28阅读

清明节不赶时髦 祭祀还选香蜡冥币和鲜花

2013-04-07 10:32阅读

“陕西文明网”上线暨“文明陕西 我在行动”启动仪式在未央举行

2013-04-02 16:51阅读

官方辟谣:今年天然气不涨价

2013-03-29 12:12阅读

西安城里城外的变迁

2013-03-25 16:38阅读

宝鸡民俗文化创作大有可为

2013-03-21 12:2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