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文明办专稿: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思考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高陵县在加强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坚持把文明村创建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设载体,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高陵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高陵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全面提高全县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氛围。近年来,共评选出“星级文明户”1100多户,“五好家庭”140余户,“好媳妇、好婆婆”300多名,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2个,省、市、县级文明村60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0%以上。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文明村创建活动提供条件。高陵县以“百村整容”为契机,出台了农村道路建设奖励政策,对建设砂石路、柏油路、水泥路等制定出不同的奖励标准,掀起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全县100%的村中路、100%的出村路实现了水泥硬化;农田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90万元,共铺设各类水利工程30余处,55个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85%以上,建成沼气池10073口,修建村内道路740余公里,修建明渠(暗涵)115公里,安装路灯2500余盏,建成文化活动广场2万多平方米,放置移动垃圾箱506个,植树10万余株。2013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达到13505元;登记注册家庭农场32个,新增专业合作社98家;全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4个;建成气象公共服务及自然灾害应急联动系统,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
2、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县上组织22个县级部门对口帮扶农村建设“小康村”,先后有22个帮建部门共投入资金127万元,争取和协调项目资金593万元,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县文明办组织全县25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开展同村组结对子共建文明村活动,参与帮建的文明单位,真帮实扶,共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同时在文明单位中开展扶贫赠报活动,共出资5万多元,为帮扶村征订党报党刊和各类信息报纸。各有关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文化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赠送书籍、现场指导等形式强化对群众的科技服务,培养和树立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和致富带头人,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3、典型带动,全面提升文明村的创建水平。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高陵县始终注意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把培育先进典型作为推动工作的中心环节,培育出了一批文明村典型。召开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组织10个乡镇(管委会)党委分管副书记和申报创建文明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5个示范村进行参观,召开了经验交流会,各村分别就村组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以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交流发言。另外,实行文明村创建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计划用3—5年的时间,将全县交通主干道两侧40个左右的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文明村,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4、实施“五个一”工程,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高陵县在全县农村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组文化墙,建成一个农家书屋,组建一支文体活动队伍,每年一次送戏下乡,每年一次送电影下乡。现已率先在各级文明村中开始实施,并作为每年申报文明村的硬件条件。目前,全县建设文化墙20组,建成农家书屋88个,组建文体活动团队38支,送戏下乡200多场,送电影进村600余场次。投资375万元全面完成全县88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建设,配发75余万元的健身器材,投入300余万元建成6个综合文化站和1个重点文体中心,建成的7个文化站(重点文体中心)实行免费开放。同时,在全县农村开展的“乡规民约道德评议”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在全县88个行政村全面展开该项工作,通过教育引导、治理整顿、管理规范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5、巧设载体,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创评活动。不断推进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在全县各级文明村中广泛开展了“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评活动。还充分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的作用,支持群众组建锣鼓队、秧歌队、自乐班、篮球队等文体团队并积极开展活动;县上每年组织全县性秧歌表演、锣鼓大赛、秦腔大赛和卡拉OK大赛等系列群众文体活动,为农民群众及各类文艺团体开展活动提供了舞台。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开放开发的不断深化,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农村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1.传统美德受到冲击。由于农村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部分农民在参与市场的活动中,在自身最大利益的驱动下,产生了金钱万能、万事讲钱的消极落后思想,有些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在农村,宗族势力、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黄赌毒等一些腐朽丑恶现象时有抬头。
2.封建思想还有残留。一些发家致富的农村个体户,家里供奉着财神,香火不断;盖房出殡要选择风水宝地,娶媳嫁女要选择黄辰吉日;攀比不断升级,尤其在农村青年中表现尤为突出。染黄发,戴耳钉,抽高级香烟,成为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年带回家乡的一种城市生活“时尚”;农村青年结婚逐渐城市化,车子、房子、婚宴,并且要体面迎娶新娘。这种盲目的攀比风,使一部分农村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3.阵地建设还显薄弱。阵地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和物质保证。当前,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还没有全部实现,以至部分村民少知天下事。农村除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外,基本上没有精神文化活动场所,农闲时节,赌博等陋习依然存在。
4、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是当前农村的一个严重问题,部分农民不学法、不懂法,违法事件常有发生。部分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行事,基层干部违法事件屡见报端。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由于存在贫富差距,抓经济建设成为农村的主流,从而形成了“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的片面认识,无形中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的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小康是中心,抓住了小康,就等于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和速度。
2.投入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只顾抓经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少投入甚或不投入,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乡镇财力无法解决农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资金,使得农村没有专门的精神文化传播阵地。其次是人力投入不足。虽然乡镇有主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和干部,但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之间仍然存在分工不明确,一有紧要任务,就把主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抽调走,导致出现精神文明建设 “闲时不愿意抓,忙时没时间抓”的不良现象。
3.农民不关心,参与意识不强。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如果缺少农民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通过调查发现,农民普遍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农民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农民的本份就是种好自家地,大多数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机制,特别是文明村创建工作机制,统一规范工作程序。修订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健全学习、例会、督办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结合乡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活动的开展不定期组织村道德评议会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研究和讨论创建文明村的好做法、好措施。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丰富活动载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文明村创建同乡规民约道德评议、“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相结合,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载体,开展文化活动有阵地,开展科教活动有课堂。开展“城乡共建”,组织县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一对一”帮扶。
3、激活工作主体。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支持好、引导好文明村的创建工作。积极创设以“共建文明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载体,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修正意识。
4、提升建设效能。积极推广产业示范村的先进经验,根据各村的产业特点,组织科技致富能手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科技专家举办科技培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科技示范户和贫困户结对子,实行“一帮一”脱贫致富,提高群众科技致富水平,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能力。
5、深化创建内容。继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组织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手册,免费向群众发放。以文明村创建和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先进事迹,使农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西安市高陵县文明办主任 程宏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