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打造“陕西好人”品牌 讲好陕西故事传承陕西精神

2015-06-02 09:56  陕西文明网  字号:T|T

2014年,“陕西好人”活动品牌推出以来,得到各地各行业的高度重视,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省、市、县、镇(街道)、村(社区)整体联动,精心组织,已成为全省公民思想道德建的响亮品牌和重要抓手。身边的感动、好人的故事、道德建设的新风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弘扬、践行,引领更多的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播撒爱心、奉献自我,奏响时代音符、滋养三秦大地。在今年初省文明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文明委主任、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对“陕西好人”活动的开展专门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

打造“陕西好人”品牌 讲好陕西故事传承陕西精神

“陕西好人”推荐评选工作坚持“群众推、群众评、群众学”原则,严格按照“55155”工作流程,做到“三个确保”(确保评选过程群众和相关部门广泛参与,确保上榜人选事迹真实影响广泛,确保上榜人选具有典型示范性,影响带动更多人),使“陕西好人”推荐评选工作常态化,群众关注日益广泛,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品牌效应明显增强。

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思想认识。2014年各地市和行业部门共推荐上报“好人”典型约1500人次,在陕西文明网展示12期620人次,经网友投票、专家评审评选出“陕西好人”174名,给中央文明网推荐展示360人次,上榜“中国好人”56名。周红亮、李淑兰、刘永生、崔义胜先后被中央文明网列入“好人365”进行宣传。印发《陕西好人》简报10期,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及各地市媒体对每月的上榜“陕西好人”均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广播电台101.1和秦风热线栏目每周两期讲述“陕西好人”故事,陕西文明网及时跟踪、展示和宣传上榜“陕西好人”和“中国好人”。西安等市文明办通过群众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五进”,即,进机关、进工厂、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使好人故事在三秦大地广泛传播。经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市县文明办、行业部门对“陕西好人”品牌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中的典型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广泛认可先进典型评选并积极参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并逐渐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完善机制。为进一步细化“陕西好人榜”推荐评选工作流程,增强推选过程的可操作性,根据“中国好人榜”上榜推荐的有关新要求,结合2014年来“陕西好人榜”推选工作实际,2015年初对《“陕西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做了适当调整,一是“陕西好人榜”调整为两月一发榜。二是推荐表根据候选人身份选择加盖相关部门公章。三是增加上榜前属地公示。四是要求做好上榜好人现场发榜、巡演巡讲及深度宣传。五是结合中央文明办要求,鼓励群众利用网络和手机推荐“身边好人”线索。六是《陕西好人》简报增加工作动态和信息交流版块。七是加强同中央文明办的信息沟通和汇报。八是建立完善候选人网络报送系统。经过不断创新调整,推选出的“好人”事迹更加厚重,覆盖面更广,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紧贴时代要求,加强省市联动。在“陕西好人”专家评审过程中,广泛吸纳专家意见建议,注重推荐评选人选的示范带动效应、价值引领效应,结合诚信建设,增加诚实守信类人选的推选力度;结合日益加快的城镇化步伐,重视社区敬业奉献工作人员和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典型人选的推选;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对高校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推选;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在农村涌现出的各类典型予以关注、推荐等。通过“四个结合”,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公众参与推荐“身边好人”线索,对拟上榜人选在其工作或生活居住地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使广大老百姓深刻感受到“好人就在身边”。为扩大活动的知晓率,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在市县文明办、行业文明办搜集整理线索上报的同时,广泛宣传“身边好人大家推”,与省移动公司联合,对省内相关移动手机用户定期进行信息推送,在陕西省文明网、“文明陕西”微信群等媒体载体都进行信息发送,让更多干部群众知晓并参与“身边好人”线索推荐。经过省市和部门共同努力,2015年1至4月份,共评选上榜“陕西好人”53人(组),上榜“中国好人”14人(组)。截止2015年5月25日,全省各市共发动群众通过网络和手机向中国文明网推荐身边好人线索286条,西安、榆林和安康分别达75条、48条和41条。

【工作交流】

西安: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营造讲道德做好人的社会氛围。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通过扎扎实实推选、轰轰烈烈宣传,使讲道德做好人成为群众普遍价值追求。截止目前,西安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4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1名,陕西省道德模范15名,中国好人32名,陕西好人33名,西安好人80名。

一是广开渠道搭平台。面向社区、企业、村镇等基层单位,搭建三个推荐通道:社区楼栋推荐通道。以楼栋为单位,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只要事迹符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条件都可推荐。媒体推荐通道。各级媒体记者在报道凡人善举的工作中,凡是觉得事迹符合要求的,都可以直接向市文明办推荐。社会推荐通道。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等单位,凡是发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都可以向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人民广播电台和市文明办推荐。由于渠道畅通标准严格, 2014年至今已有12位同志光荣当选“中国好人”。

二是搞好结合重实效。把学习各级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与学习群众身边好人结合起来,与重要节日节点结合起来,使群众觉得先进人物可敬、可信、可学。比如,五一劳动节开展道德模范进企业、进机关活动,五四青年节开展道德模范进学校活动,九九重阳节开展道德模范进社区进村镇活动等等。每次组织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到基层单位巡讲巡演时,基层单位也有一位自己的榜样同台宣讲,以此产生强烈共鸣、更好激发群众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深入宣传创氛围。在西安日报、西安电视台、西安人民广播电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开设凡人善举、寻找身边正能量、百姓英雄榜、义城西安等栏目,每天刊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市民群众的先进事迹。今年4月,西安市户县惠安中学学生夏雨含勇于救人的事情发生后,西安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吴键,要求大力宣传弘扬救人学生的善行美德,通过在全市开展先进事迹巡讲等方式,大力营造团结友爱、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良好氛围。

四是礼遇关爱树标杆。采取“三个一”(对于取得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光荣称号的同志,由市文明办发出一封祝贺信、区县文明办送上一束鲜花、在社区、村镇、单位召开一个学习座谈会)形式,激励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保持先进,再立新功。去年9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在接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丁水彬等同志时,明确要求相关部门拿出关爱礼遇道德模范的政策措施,鼓励全社会关爱好人、奉献爱心,体现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目前,西安市优待礼遇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已通过专家和市级相关部门论证,正提交给市政府讨论通过。

榆林:让好人成为老百姓身边鲜活的价值观。

榆林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修四德、行六礼,做文明有礼的榆林人”和“学习雷锋、日行一善,争做榆林好人”全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设立方光玉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全面开展“榆林好人”评选工作,榆林好人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先后推荐产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2人、“中国好人”7人和1个团队、全国十佳美德少年1人,省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16人、“陕西好人”9人和2个团队、“感动陕西年度人物”3人、“最美陕西少年”9人、“陕西省文明小公民”、“文明好少年”31人,市级道德模范129人、“榆林好人”625人。

榆林市文明办在“陕西好人”推荐评选过程中,按照基层推荐、网络投票、各界代表评议评选、组委会审核评定、媒体公示等五个环节进行评选。研发设计“榆林好人”网络投票系统,通过报纸、网络、短信、QQ群等形式,广泛发动干部群众通过各大网站为“榆林好人”候选人进行投票。“榆林好人”评选结果出来后,市委、市政府召开表彰大会进行公开命名表彰。并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榆林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交流互动活动有机结合,走进县区和基层,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设计研发“榆林好人”管理系统,将所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和上榜好人资料收纳其中,定期召开关爱道德模范座谈会,每年拿出专门资金对生活困难的上榜好人进行慰问,并组织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通过捐款资助、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生活援助。

安康:深入挖掘积极推荐,广泛开展“陕西好人”评选活动。

安康市文明办建立了身边好人工作QQ群,进行日常工作交流,及时掌握最新工作信息。在推荐时间节点上、上报材料格式上,不定时在QQ工作群上进行提示,并责令工作人员对上报好人材料严格把关,为责任第一人,从而不断规范上报材料的质量。

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在市级各主流新闻媒体开设“文明照亮生活”、“陕西好人榜上的安康人”专题专栏,将各种先进典型纳入其中,使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在市、县官方微信微博上发布上榜“陕西好人”,不断放大好人效应,扩大好人影响力,努力形成崇德向善、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同时,以志愿服务、道德讲堂为平台,积极开展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活动,让上榜“陕西好人”走上“道德讲堂”现身说法。

市文明办建立“陕西好人”库,保证好人库“内存”数每月不低于50个,定期择优向省文明办推荐,既保证推荐数量和质量,也避免“好人”线索资源的浪费。市文明办将“陕西好人”推荐工作纳入对县区文明办的业务考核、和对行业单位的年度精神文明目标考核中。建立“陕西好人”推荐上报台帐,对各县区、中省市直单位“陕西好人”推荐情况每两月进行一次通报。

截止今年5月,全市各行各业共向市文明办推荐“陕西好人”候选人205人次,经过审核,市文明办累计向省文明办推荐65个“陕西好人”候选人,其中40人入围“陕西好人榜”,21人荣登榜单。

彬县:建机制搭平台,充分发挥好人群体效应。

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以“发挥好人群体效应”为主题,通过建立健全“机制”,搭建完善“平台”,开展“彬县好人”推荐评选。

一是建立四大机制。推荐评选——通过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线索资料,建立“彬县好人”数据库,建立“33151”“彬县好人”推荐评选模式(即:村镇县三级推荐和公示,县镇(部门)联合考察,纪检、公安、计生、工商、税务五部门审核,县文明委成员会审”)。公示投票——狠抓村镇县三级公示和公开投票关键环节,动员全县群众积极参与投票。同时,县文明办及时在彬县公众信息网、彬县电视台等媒体及时公示,广泛宣传好人事迹。关爱好人——每年为每位“彬县好人”做一次免费体检、送一份报刊、发一封贺信、栽植一盆道德鲜花,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好人”表彰大会,有关部门对好人实行就业优惠,提供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结对帮扶——成立“彬县好人”关爱帮扶基金会,33名县级领导分别与生活困难的“彬县好人”结成帮扶对子,邀请“好人”参加全县重大活动,把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好人事迹编入《彬县年鉴》,优先推荐“好人”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

二是搭建四个平台。展示平台——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社会展演展示好人事迹。巡讲平台——组织宣讲团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校园宣讲,并与道德讲堂相结合。学习平台——开展“讲述我身边的好人”、“向好人看齐”等活动,放大身边好人示范效应。评比平台——积极推荐“彬县好人”参与中省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评选,开展“新三好学生”、“十佳优秀教师”、“十大孝子、“劳动模范”等创建评比活动。

三是以身示教。引导“彬县好人”做全县乡风文明宣传员,利用身边好人引导人、带动人,促进党风政风民风持续改进。自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以来,先后涌现出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29名上榜“中国好人”、10名省市道德模范和120多名县级道德模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全省2015年庆“六一”向两万名贫困儿童送爱心联合慈善大行动启动仪式在长安区第一小学举行

    2015-06-01 17:17阅读

    省委书记赵正永给祝全省少年儿童“六一”快乐

    2015-06-01 14:36阅读

    西安教育基层添1200名教师 全面实施教师轮岗

    2015-05-31 12:07阅读

    西安市“六五”普法终期检查验收工作全面启动

    2015-05-30 16:12阅读

    西安市长董军六一前看望慰问藏族儿童

    2015-05-29 18:00阅读

    团省委开展“庆六一”系列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2015-05-28 21:48阅读

    村庄蜕变现代小区 孩子们读书不再是难事

    2015-05-28 11: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