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让扶贫路走得更快更稳——西安持续发力推进脱贫攻坚(3)
加大保障力度
资金帮推进 制度做保证 同步够格迈小康
“怎么也没有想到,咱农民还能去上大学听课哩。”今年4月份,蓝田县50位农民一同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的脱产培训学习。
今年以来,西安市实施了“贫困农民进高校,产业脱贫上台阶”行动。蓝田县财政拿出500万元,每期选拔50名优秀青年农民,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脱产培训,学校开设了奶山羊、肉鸡养殖、等11个专业,让学员根据自身发展的产业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结束再组织学员赴山东、内蒙古河南学习发展经验。培训从4月10日开始至7月15日,共组织11期,参与培训学员达550人。
“过去农民不敢干,除了没资金还是怕没技术。政府要联合企业、学校等机构,做好贫困户的培训学习工作,实行智力扶贫,也是我们产业扶贫工作今后的一个工作思路。”杨建利说。
为了增强贫困自主造血的能力,西安市加大培训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努力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每年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要集中轮训1遍,确保每个贫困村形成1-2个农业主导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生产技术。
此外,西安市还通过电子商务扶贫、贷款资金扶贫等举措积极促进各项产业精准落地,为贫困户“自主造血”编织防护网。周至县楼观镇的周一村以盛产猕猴桃而著名,通过搭发展电子商务,带动了全村300人从事猕猴桃电子商务,发展30个淘宝网店,果品销售北上广、江浙沪等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猕猴桃淘宝第一村”。
一个个产业的实施,一项项政策的落地,目前,西安市贫困村发展情况、贫困户收入情况产生了深刻变化。
谈到未来产业发展,西安市扶贫办副主任杨建利坦言,随着西安市产业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基层探索不足,资金短缺或发挥不到位、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质量,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促进贫困的需求等问题。
据了解,西安市今年将70%的中省扶贫资金、90%市级资金都用于精准发展发展脱贫产业,具体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优化专项资金结构、精准配置资源、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强化科技培训、建设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创新举措,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让所有贫困群众同步够格迈入小康。(记者肖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