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亿元是这样落地的——宝鸡招商引资追赶超越发展综述(3)
出手与出彩 聚出来的发展天地
招商引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面向更广阔的天地,打破“闭门造车”的旧习引来资金和项目,进而优化自身经济发展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宝鸡正在经历一场从“出手”到“出彩”的质变之旅。
翻开2016年全市招商引资成绩单,金台区东岭国金中心、渭滨区18万套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线、陈仓区机器人产业园、扶风县大美佛汤城等一大批投资数十亿元的项目落地开工,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全市上下借助全国招商平台齐动员,瞄准亿元项目齐发力。据了解,我市2016年招商引资落地项目865个,实现到位资金954亿元,同比增长19.14%。而这些落地的项目和资金,促使宝鸡成了名副其实的发展“盆地”。
以新开工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来看,截至目前,全市新开工10亿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达到23个,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个,分别是高新区引进投资45亿元的吉利汽车1.5T沃尔沃发动机项目、陇县引进投资12亿元的中国华电1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中国500强投资项目1个,即高新区引进投资的13亿元紫光医药集团现代医药(宝鸡)科技产业园项目。
为了对招商引资进行量化考核,市委、市政府还针对性地出台了《宝鸡市“招商季”活动考核奖励暂行办法》。采用百分制量化计分,对完成招商任务的先进县区奖励100万元,先进市级部门奖励20万元,先进个人奖励1万元,并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直接加分。
各个县区为此开足马力,力求在“招商季”中干出成绩,实现地域经济的大跃升。有的县在“招商季”开始之初,就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管理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使他们深入了解招商引资新形势、新要求;有的县选拔抽调超过100名懂县情实际、懂项目谋划、懂宣传营销的优秀人才组成专业招商队伍,分赴全国千户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招商引资活动;有的县制定出台更为细致化的考核办法,由县招商局牵头,县考核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参与,对全县“招商季”活动开展专项督查,每周统计,每月红黑榜通报全县……这些针对性极强的措施目的只有一个——招来客商,留住客商。
另外,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过程中,我市各部门还采取“保姆式”服务,力促项目落得稳,建得快。正是在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思路引领下,各大项目进展平稳而迅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环保等部门被戏称为“长牙”的部门。环评不通过的项目,不能招,产业后劲优势不明显的项目,不能招,资源消耗型企业,不能招,环保部门正紧握“一票否决权”,帮助宝鸡守好“蓝天白云”。本报记者孙海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