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咸阳】“送你知识,给你力量,轻松走起!”

2017-03-20 10:12  咸阳日报  字号:T|T

记行走在语文教学和心理教育双轨上的跨界优秀教师康艳玲

牛仔、马甲、双肩包,活力四射生活中的活力来自于对自己喜欢事业的不断超越。

短发、圆脸、职业装,儒雅睿智工作中的睿智来自于对自己突破方向的更加自信。

四十出头的康艳玲是秦都区中华路小学的一名教师,现在安村小学支教,任校长助理。

20多年的教学生涯,她不辍学习,精于钻研,行走在语文教学和心理教育的双轨之上。语文教学,她登上了陕西省教学能手和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大平台;心理教育上,她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老师、家长义务进行优质专业的心理辅导。

天天积累,月月奋进,终有所成,如今,她成长为全市为数不多的跨界优秀教师。

女儿的一句问话,启动了她加速成长的马达

成长是校园内最鲜明的主题,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这才是校园的生命所在。说起自己的成长,康艳玲不止一次地解释:这还得感谢我的女儿。

一次,上一年级的女儿仰起脸、挺起胸膛一脸天真地问康艳玲:妈,我在班里当班长了,你教书取得了啥成绩?

孩子看似无意中的一句话,却戳痛了康艳玲。她从内心开始默默反思,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的人生价值应如何实现?我的人生财富应当在哪里?

当妈了,就要给娃树个榜样。她暗自下定了决心。

她开始埋头钻研业务知识,经常跑到别的班里听课,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提缺点、听建议,以弥补自身的短板。把名师的经验借来,把同行的建议拿来,再把自己的知识用上,进行创新整合,日久天长形成了独特的课堂特色,尤其是她的朗诵教学、即兴习作教学、古诗词填词教学在学校独树一帜。

过去一直抵触参加赛教的她,也开始尝试参加各种业务技能比赛,积累教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一次次试讲演练、一次次修改教案、一次次彻夜加班查找资料,设计教学环节,完成各项制作,家里写字台前那台电脑陪她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第一次站在高手如林的赛教现场,我心里有些紧张和担心,是家人的理解、朋友的帮助、领导的鼓励给了我信心。康艳玲坦言。

月有所获,年有飞跃。几年时间,康艳玲坚实迈进,获得秦都区骨干教师、秦都区教学能手、咸阳市学科带头人称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公开课《山谷中的谜底》在第四届全国小语课堂教学交流中荣获一等奖;论文《小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培养与研究探析》获陕西省教学创新二等奖;录像课《虎门销烟 》获陕西省首届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评优三等奖;教学设计《感天动地人鸥情》获咸阳市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一等奖等多部作品获奖,多篇论文发表在省市教育杂志上。2014年9月,与别人合著出版国学教材《非凡少儿国学之蒙学吟诵》,2016年8月出版了自己的教育专著《在路上》。

最终,在教学领域,她登上了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省级发展大平台,并建立起陕西省小学语文康艳玲工作坊,吸收优秀教师12名,带领她的坊员进行校内磨课、校外观课送课,进行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出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以前我对研读教材重要性认识不够,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表皮,她指导我深挖教材,认真进行二度备课,我的课堂更精彩了,她又鼓励我大胆参加赛教。青年教师陈妮说道。

过去我没有做过课题研究,她鼓励我不断提升,在她的指导下,我的课题研究还拿了奖。 工作室成员李敏说道。

学生的一个心结,开启了她心理教育的征程

荣誉接踵而来,康艳玲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她努力开辟自己的未知领域。

要为学生倒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多年班主任经历,康艳玲深知,四、五年级的孩子会逐渐进入成长的叛逆期,而这一阶段也正是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情绪浮躁与成绩波动是大多数孩子都必然要经历的成长历程。

一位学生天天不写作业,她与学生交流,一言不发,与家长交流,一头雾水。她与一位心理专家朋友谈起此事,对方一语指出了她知识的欠缺:这是心理问题,不是态度问题,孩子有心结。

学生的心结,使康艳玲萌发了学习心理学的念头,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聆听学生的心声,解读学生的困惑。2009年,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经过不懈努力,2011年,如愿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很快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建立起全市小学首家设施齐备、人员持证的规范心理咨询室。

五年级学生王力(化名)经常逃学,孩子爸爸求助,认为是他忙于工作和孩子沟通不畅造成的。康艳玲让孩子画了一幅画,做了房树人心理测试,原来,王力和妈妈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康艳玲随后约到孩子妈妈,进行深入交流,教给她合理的解决办法,一家三口化解误会。从此,王力再没逃过学。

过去我不敢主动发言,老师总是笑着鼓励我克服胆怯、展现自我,并在课后经常与我谈话,打开我胆怯的心结。在她的课堂上,我从来不感到拘束。康艳玲曾经的一位学生毛小艺说。

一个老师喜欢优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一种天性,一个老师要能热爱差生,却应算是一种境界、一种素质。康艳玲公平公正,不管贫富贵贱,也不论城市乡村,只要是她的学生,她都会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辛苦忙碌。

康艳玲在日记中写道:对于学生而言,健康的人格比学习更重要!我从不苛求麻雀飞到鹰的高度,我竭尽所能让鹰飞得更高,还要竭尽全力让麻雀更快乐!

康艳玲潜心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构建起爱的教育模式,实现与孩子们的心灵交流。因咨询的效果和口碑很好,口耳相传,礼泉、长武、兴平的学生家长常常登门拜访、电话预约,她耐心解答不收取任何费用。

教育的任督二脉,指明了她双轨发展的方向

一位教育专家与康艳玲交流时提出,教学和心理就如同教育的任督二脉,打通之,则功力大增,于学生是如此,于教师亦是如此。

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在康艳玲的心里逐渐发芽,她逐渐又有了新的研究实践方向,那就是如何将优质的知识教学与规范的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跨界型教师。

知识教学与心理教育如何融为一体?康艳玲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她盯住了一个载体,那就是班主任。她开始研究探索如何将专业的心理教育融进班主任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班主任不仅要做好教育型的管理者和学习指导者,更要做好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和心理工作者。

有天早读,一个老师在处理学生犯错,师生对峙下不来台,她从中巧妙地解决了师生矛盾。这件事引发了她的思考:老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时,要有耐心,不能一味地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也要学会适当妥协。要使较真与妥协完美并存,才能教育出更优秀的人才。

从2011年开始,她经常受邀到长武、礼泉、泾阳、三原、大荔等县区作暑期教师培训。她在作语文教学培训的同时增加了班主任培训。她把深奥的理论融进生动的案例中,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又心悦诚服。

近几年,她又在研究有关教师的情绪减压问题,分别在咸阳职院、市实验小学给教师作心理健康讲座,引导教师学会巧妙释放和处理负性情绪,学会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她的影响和推荐下,二十多位老师也走上了学习心理学的道路。长武县的郭老师发来微信:您的讲座对我来说,不仅是身为教师受益很大,更是对我个人心灵的一次洗礼。

寒来暑往几十载,康艳玲说自己是一名行者,一路行来,回望那崎岖的泥泞小道,却见陌上花开,点点粲然。那花,凝泪、带笑。本报记者 李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调查:近四成学生有创业想法 过半受访者首选西安创业

    2017-03-20 21:43阅读

    铜川供电公司深夜抢修送光明

    2017-03-19 10:12阅读

    西安年底全面公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 将延至20时

    2017-03-18 10:46阅读

    网曝西安地铁偷工减料 回应:调查组正在核查有问题绝不姑息

    2017-03-17 16:08阅读

    西安千家美发店倡议诚信经营 建议理发15-30元

    2017-03-17 16:14阅读

    【咸阳】岳亮参加三原和杨陵代表团审议

    2017-03-16 12:20阅读

    西安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 今年起至2020年新增公交全部使用新能源

    2017-03-16 08:4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