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期待河长的到来 孙海涛
一条河流承载着地域发展的动力乃至乡情乡韵,然而,想长久地治理好一条河流并非易事。出了问题,举报部门间“踢皮球”,问责责任人直呼“太冤枉”。现在好了,有了“河长制”这种创新的制度,以前河流治理中的难干事、扯皮事、麻缠事都有了“首长”负责,何愁河流治理不好?“河长”,期待你的到来!
作为强化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河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明显,这种将河流与人“捆绑式”的管理办法,目的是将一个“河长”打造成一条河流的“保护神”。近年来,尽管宝鸡河流治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区域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一些地方侵占河道、围岸造房、非法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河流治理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而此次制度改革中,“河长”被赋予的使命决定了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河流治理得好,“河长”的名字会被铭记;治理得不好,难辞其咎。
“河长制”要发挥实效,关键在两点。其一是“河长”的担当强不强,敢不敢啃硬骨头,能不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其二在于身为一条河流的总负责人,能否将防治工作真正细化,将现有问题和潜在问题条分缕析,精确锁定责任主体。长期以来,一定区域内的生态保护,涉及水体保护、水岸管理、污染防治等多方面内容,多部门权责交叉,时常陷入“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尴尬境地。可以说,“河长”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让部门责权明晰,形成“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河长”的权威性也在于执行。“河长制”作为一种顶层设计推行的制度,在实际执行当中,只有将这种用心良苦的制度真正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让“河长制”落到实处。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以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作为这项制度的保障,如此一来,相信与每一条河流“捆绑”的“河长”,都会更有干劲和冲劲,更加推动这项举措真落地、责任真落实。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宝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尤其在宝鸡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今天,让宝鸡的每一条河流永畅长清,既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