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药王山景区管理有待完善 本报记者 彭冰
说起“药王山”铜川人总是格外自豪,因为这里拥有独一无二的关于药王孙思邈的历史遗迹。1961年,药王山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药王山庙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药王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药王山被评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而随着近年来铜川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药王山景区俨然成了代表铜川的名片之一,吸引了许多省内外游客。
然而,近来却有不少游人反映药王山景区存在提前关门、违规兜售商品等情况,影响了旅游环境与秩序。为此,记者专门在“药王山庙会”前夕与期间进行了调查。
问题一:开放时间内却频频提前落锁
2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根据游人反映的情况,来到了药王山景区。景区售票处的公示牌上写有“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开放时间是8:30———17:30,停止售票时间是17:00;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开放时间是9:00—17:00,停止售票时间是16:30”。
当天下午4时许,记者以游客的身份购票进入景区,而当时景区里还有不少正在游览和才购票进入的游客。大约20分钟后,记者按照景区线路指示牌,正准备由大殿去往摩崖造像处,却发现路上大门紧闭,门上还醒目地贴着“由此上山”的提示。于是,记者便询问了附近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知,虽然指示牌上写了“由此上山”,但这里平时都不开门,只在庙会期间才打开,具体原因并不清楚。无奈之下,记者和其他几名游客只得重新返回大殿入口处,绕至另一条路前往。
大约4时50分,记者游览至南庵。进门时发现无人检票,进去后才看到所有景点都已落锁。此时正准备离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一般4点半就关门了”……
问题二:出其不意挂红福,立马就要10元钱
2月28日,正值“药王山庙会”第3天,记者再次来到景区,路上游人如织,商贩众多,真是好生热闹。记者看到确实有许多游客的脖子上都挂着一条红色的“福带”,为了核实之前游客的举报,于是随机进行了采访。
“我刚刚祭拜、祈福完,就有人突然给我脖子上挂了条这样的福带,还一个劲儿给我说什么‘保佑身体健康,神灵护佑,财运带回家’之类的话,完了就要10元钱。我们来逛庙会就是图个吉利,所以最后只好给个10元钱。”有游客告诉记者。还有游客说:“我刚磕了个头起来,就有人给我脖子上挂了条红色的带子,还要10元钱。我觉得很莫名其妙,就没给钱,然后人家就把带子拿回去了……”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景区里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而随意往游客身上挂红色福带的人除了有商贩,也有景区工作人员。
药王山管理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检查、落实整改
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区乱象也随之而来。为此,记者带着问题找到了药王山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耀根。
王耀根说:“关于你们提出的存在问题,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进行了检查,并逐一落实。”他说,第一,关于开放时间内提前落锁问题,他们将进行严格查处,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在全体员工中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积极整改,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要求工作人员提前告知游客各景点关闭时间,对未参观完景点的游客,景区会通知各景点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并安排免费的观光车带领游客参观游览,保证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第二,关于随意往游客身上挂红色“福带”问题,他们已经要求药王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严令查处,对涉事的临时雇佣人员进行了清退。同时,在庙会期间组织工作人员加强巡查力度,10余名巡查人员每天徒步巡查3次以上,对部分群众私自兜售商品的行为予以制止和清理。另外,还集结警力对景区内算卦人员进行了集中清理。
王耀根表示,今后他们将结工作实际,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要求,强化“一把手”责任担当,落实好主体责任。一是抓好重点责任落实,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加强纪律执行,严查违纪行为,用纪律的尺子管住大多数;选准用好干部,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继续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纠正“四风”,维护群众利益;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的态度不变、力度不减,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扎紧扎牢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加大对违反制度规定查处力度,着力消除制度执行的“弹性空间”和“死角地带”。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主体责任层层进行分解,科学划分领导班子、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等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界限,明确下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及履责的相关要求,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三是强化问责严肃责任追究,让落实责任不力追责问责成为新常态。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