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用双脚践行医者仁心——记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甘峪卫生院全科医生张红刚
本报记者李一珂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凭借自己的医术和一颗情系患者的心,默默无闻地扎根山区十余载,用青春诠释着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使命,用双脚践行“医者仁心”四个字,他就是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甘峪卫生院全科医生张红刚。
2002年,卫校刚毕业的张红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了甘峪卫生院,被安排在医疗岗位上,从此他就一心一意扑在农村卫生事业上,虚心向老大夫学习,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用一颗爱心为当地群众服务,视病人为亲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很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称赞,大家亲切地叫他“刚刚”。
张红刚热爱工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就碰上了“非典”,那个时期,张红刚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一线,坚持在晁峪收费站执勤,认真开展筛查、消杀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而经过了那一次的历练,张红刚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细致认真了。他说:“当医生,就是要把病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的白大褂!”
张红刚所在的甘峪卫生院地处我市西部山区,那里的群众就医不便。因此,在业务工作中,他坚持出诊、巡诊,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患者有需求,他就会及时赶往患者身边。2008年的冬天,有一位家住山上的老大爷,晚上十点多突发疾病,老人的家属打来了电话。当时天色全黑,屋外更是寒风凛冽,但张红刚二话没说,简单询问病情后立即就披上棉袄,拎上急诊包冲了出去,他在寒冷的冬夜骑着摩托车赶到了患者家中。
到了大爷家里,已经过了十一点,张红刚顾不上喝一口热水,就跑到老人床前,问起了情况。最终经过仔细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脑血管疾病,他为老人及时输液并喂了药,建议患者立即前往上级医院治疗。由于已近半夜,老人家又住在山上,交通不便,但是病情也不能耽误。于是,本该回去的张红刚又陪着老人家属,叫来一辆面包车,将老人送到了宝鸡市中心医院。直到帮助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他才离开,那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了。第二天一早,太阳刚露出来,张红刚又上路了,他说,又是新的一天,还有新的工作要做,他要赶紧到医院、到患者家中看病,这是他作为医生的职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