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三次失败矢志创业——记宝鸡市“脱贫攻坚致富标兵”廉志银
本报记者孙海
种粮,粮价太低挣不到钱;种菜,销售不畅无果而终;养鸡,遇禽流感赔个精光。三次失败,没有击溃创业斗志,而是一鼓作气再次激励起他的第四次创业热情……5月初,记者在太白县鹦鸽镇四林庄村,见到了市委、市政府授予的“脱贫攻坚致富标兵”廉志银。
四林庄村位于大山深处的一个沟岔里,要不是附近有个叫石榴山的旅游景点,恐怕没几个人知道。全村50户人家,散居在一条沟里,而廉志银家就住在沟口。因家庭贫困、父母年迈等原因,他没能外出务工,而是留在了家乡。1994年,他在村小学当代课老师,为了让贫困的家庭早日富裕起来,廉志银辛辛苦苦开垦了15亩山坡地,想通过种粮致富,没想到忙碌了一年,因产量低,收入少,第一次创业就这么夭折了;1996年,他辞去代课老师,尝试搞香菇种植,但因规模小、品种不好,加上交通不便,导致销路不畅,最终还是没赚到钱,第二次创业又失败了;2012年年初,通过深入考察,廉志银多方筹措20万元,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土鸡养殖场,准备养殖原生态土鸡。经过努力 ,到年底出栏了散放型肉杂鸡两批共5000只,获得纯利润10万元。然而,第二年又因为一场变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他又一次跌入了人生创业的低谷。
面对巨额债务,他不能就这样跌倒,不能让心中的梦想破灭,他又一次鼓足了勇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2015年,他再次购进1000只土鸡苗,开始了原生态土鸡养殖。得知情况后,村干部来了、镇干部来了,甚至县级领导也来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帮他实现致富愿望。当时的山区道路还没硬化,一遇雨雪天,鸡蛋就运不出去。为此,县、镇两级协调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为四林庄村铺上了水泥路。考虑到廉志银的养殖场鸡蛋产量高,市场需求量有高有低,为了便于储存鸡蛋,县上又为他建起了小型冷藏库。目前,廉志银养殖场的土鸡存栏量突破了3000只,日均产土鸡蛋1000枚,年销售收入40万元。在大家的扶持下廉志银走上了致富路,但他致富不忘乡亲,他为本村的残疾人家庭每户发放50只土鸡,并负责疾病防治和产品销售,仅此一项,为每户增收1000元;同时,他还带动十余户村民搞起了生态散放型土蛋鸡养殖,平均每户年增收4000元。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