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宝鸡】都是贫困户,差距咋这么大——40岁懒汉在家睡大觉50岁勤人打工忙致富

2017-05-10 18:27  宝鸡日报  字号:T|T

5月8日,记者前往渭滨区石鼓镇庙沟村采访,了解到该村有这样两户贫困户:一个叫白玲玲,今年51岁,外出打工脱了贫;一个叫张广财,今年43岁,却成天窝在家里睡大觉,扶贫干部再使劲,他也无动于衷。俗话说:“勤人过山易,懒人动指难”,这就是白玲玲和张广财的真实写照。

庙沟村是石鼓镇唯一的贫困村。该村位于渭滨区后山,被称为“鸡峰山下第一村”,这里山路蜿蜒,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记者看到,该村大部分农户盖了新房,水泥院子拾掇得干干净净,而张广财家夹在一排干净整洁的房子中间格外显眼。张广财是庙沟村五组村民,和哥哥张银财、母亲三人一起生活。张广财一家为啥成为贫困户?记者在建档立卡精准核查表上看到的原因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但是不少村民不这么认为:“一家三口人没病没灾,弟兄两个都是壮劳力。为啥穷?一个字,懒!”

当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庙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宏的带领下,来到了张广财家。这时他才刚刚睡起来。张广财的家没有院墙,泥土院子里长满了杂草,仅有的一间平房里挤了三口人,房门口横七竖八地堆满了杂物,门框和墙面被烟熏得一片黑。更令人惊讶的是,张广财家连个厨房也没有,在院子里支了一口锅,露天做饭。“咋这会儿还在家,没出去找点活干?”面对张宏的询问,张广财揉着惺忪的眼睛,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张宏无奈地告诉记者,为了让张广财一家脱贫,区、镇、村扶贫干部可没少想办法,一边拜托村上的工头出去干活把张广财弟兄俩带上,一边想方设法为他们家申请资金盖厨房。可是张广财兄弟俩却不领情,跟着工头出去干两天就喊累跑回来了;村干部把盖厨房的水泥、沙子和工具拉到家门口,他们嫌麻烦说啥也不盖,又把沙子拉回村委会。据邻居讲,这一家人经常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甚至嫌做饭麻烦,一天只吃两顿饭。

同样是庙沟村的贫困户白玲玲,最近忙得都见不上人。白玲玲的儿子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前些年给娃看病花了不少钱,现在还需要定期检查。去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白玲玲一家享受到中蜂养殖、医疗扶贫、生态补偿等好政策。加上他有一门木工手艺,前段时间经人介绍,在陈仓区九龙山景区找了活干,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多元。“政策这么好,咱不能白白等着享受。”白玲玲说,他妻子在市区火炬路做清洁工,儿子也在市区找了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白玲玲靠着自立自强走上脱贫路,张广财却天天等着别人来救济。这两个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庙沟村第一书记魏杰直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扶贫干部不怕工作累,就怕有的人怎么扶都扶不起来,对“等靠要”依赖;打赢脱贫攻坚战,精神帮扶比物质帮扶更重要。本报记者张帆秦玮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市二保:种植再进行 孩子在行动

    2017-05-10 17:00阅读

    【汉中】城固设立“干部扶贫工作日”

    2017-05-10 12:32阅读

    西安市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权限清单公布

    2017-05-10 09:20阅读

    【汉中】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 “健康扶贫,送医送技术主题党日+”

    2017-05-09 16:10阅读

    【铜川】市就业管理局赴盐城市开展劳务协作对接活动

    2017-05-09 08:13阅读

    强化品牌意识、创建品牌专业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接受示范专业创建迎接工作

    2017-05-08 14:10阅读

    【渭南】6月起 渭南淘汰报废黄标车将不再享受政策补贴

    2017-05-07 22: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