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探访“灯笼村” 曾经的“西安名片”如今处境尴尬(4)
缺少组织 难以形成产业化
目前,三兆村所制作的灯笼远销各地,但主要集中在西安周边城市,延安、榆林的客户也比较多。由于技术过硬,西安街头节日期间所用灯笼,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三兆村,但每年的西安城墙灯展、大唐芙蓉园灯展中,却几乎没有工艺灯出自这个村。家庭作坊式的制灯流程及创新能力缺乏等因素,令三兆村的灯笼在市场竞争中日渐式微。
在村口做了17年灯笼的刘大妈说,自己的丈夫之前也去外地考察过,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屯头村,就有政府宣传的标语提示,“这里是河北最大的灯笼基地”,知名度自然就提高了。如今,外地灯笼已有了印花、烫金、刺绣等创意,并将灯笼制作的工艺流程拆分,形成产业化链条,降低了成本。面对这一变化,还沿用一家一户小作坊经营的“灯笼村”,就明显“落伍”了。
如今传统的手工灯难觅,各种带有声控音乐、能“舞”能动的新型电子灯种类繁多,“灯笼村”的小孩也叫大人去买电子灯笼玩。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在过年过节时打灯笼的少了,纸糊的灯笼也多被各种造型的塑料灯笼取代,灯笼里用的蜡烛也换成了电池、灯泡。村里不少老人认为,虽然灯笼这一传统物种不会消失,但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却日渐被人们淡忘。小灯笼载着千年民俗,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关注这一产业兴衰,出台举措将其很好地组织起来,使这一传统产业更好地传承下去,重现辉煌。
记者 谢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