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年味回归背后——4000年后西安年为何最中国?(3)
“闹”字让“西安年”走向世界
陕师大教授、著名民俗专家傅功振认为,今年的活动以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通过一系列展示活动和文化盛会,诠释中华文化的精髓,引领节日新风尚,成功地把西安年推向了世界。
“这次活动最大的成功就是‘闹’得好。”他解释说,“闹”是春节内涵三个关键字之一。今年年味的强势回归,就是中国独有的和合文化、家国文化的呈现与感召。
春节处在节庆文化中最长的休闲时期,也是辞旧迎新的交替时期,一节跨两年才有了“过年”的说法。傅功振说,过春节可分为一“备”、二“拜”、三“闹”三个阶段。“备”就是备各种年货、贴窗花、写对联等。“拜”就是以亲情为核心的拜年。与亲人除夕团聚,随后几天拜年范围从家庭到社会关系层层扩大,至本族宗亲、姻亲、邻里、单位同事。第三个阶段是“闹”。各种节庆活动应接不暇,一直到最后正月十五的赏灯、闹社火,达到了万众狂欢的顶峰。
“中国是礼仪之邦,拜的是个情也是个礼,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尊敬和睦。”傅功振说,重情感的中华民族,过年就是以亲情为核心,爱情、友情、乡情、国情、民族之情这六情最集中的黏合期,也是中国和合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从小家团圆到正月十五的举国团圆欢庆,彰显的是中国独有的家国文化内涵,它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包容力。每个中国人血液里都流淌着这种文化基因。他认为今后的过大年活动如果能在给老百姓拜年,以及增加节庆活动的比赛性质上下一些功夫,家国文化的传播、中国年的影响力会更广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