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那些年,我们一起拍过的照片

2012-11-23 11:08  宝鸡日报  字号:T|T

胶片机没落了,黑白摄影却在回归。近年来,全国的黑白摄影呈现峰回路转之势。宝鸡摄影人在积极筹建一个黑白摄影沙龙。在这个各类写真、婚纱彩照盛行,拍摄手段不断翻新的时代,这种回归显得别有意味。

沉甸甸的影集,泛黄的黑白照片,各自不同的面孔,看着它,就像面对一名“时光使者”,无论老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追随他一同旅行,钻进那深邃的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运气不好拍张“倒霉照”

“靠近点儿,头,手对!”两个青涩的年轻人,在照相师的循循善诱下,勇敢地将手握在一起……“微笑,抬头,别闭眼好!”在摄影师的全盘指挥下,一大家子人鼓着劲瞪大眼睛,望着正前方一架神秘的机器,直到照相师手里拿的小玩意发出“砰”的一声,忽然白光一闪,冒出一股青烟,大家这才敢缓缓地舒上一口气。

这些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不鲜见,直到五十年代,照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件稀罕事儿,不少人面对镜头时,会不由自主地紧张。有些老人不愿意照相,说照相“把人魂儿牵走了”,一辈子没留下影像,只能等到老人西去之后,照相师才在子女的请求下,上门服务,去家里给拍上一张遗照。“也有主动去照相馆照相的老人。那时流行的道具是放盆花,一个老太太放一盆花,两个老太太放两盆花,那花可是真花。除了照相放花,还流行拍‘倒霉照’。”15岁就入行、在宝鸡从业60年的老摄影师李建章说。照相馆在冲洗照片时,为了让人脸部阴暗的地方亮一点,在底片上抹红汞,结果相片洗出来后看上去脸部有些发红,不明就里的顾客以为那红色是血,疑心自己的精魄被照相机给摄走了,在这种认识下,有些人把照相当成了驱赶霉运气的方法,每当运气不好或心情不好时,就走进照相馆,照张照片希望消解霉运。

照完“倒霉照”,包袱卸下了,心情一下子好起来,有些顾客干脆也不来取洗好的照片了抛掉过去,这算是一种心理暗示吧!李老说,客人高兴了,照相馆可麻烦了!那时照相馆经营,是先冲洗后收钱,在约定的时间冲洗出照片等着顾客来拿,为此浪费了很多胶片和人工。不得已,宝鸡的照相馆在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作出规定:顾客先交钱再拍照,一直沿袭至今。

上世纪六十年代进了工厂拍张“工作照”

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照相馆,留下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最值得纪念的影像。

1965年的某个星期天,新秦纺织厂一批刚刚被录取进厂的青年女工,结伴来到照相馆,你瞧,她们可是精心打扮过的:洁白的工作帽裹住秀发,腰围崭新的工作围裙,臂戴一对防护袖筒,面对镜头,她们手持梭子,面带微笑,整齐地做着拉线动作,这时照相机“咔嚓”一声,将画面定格。

保存这张老照片的马青今年已经62岁了。照片上的人都是她的姐妹,可她本人却没在这张合影里。原来,马青当年只有15岁,当时工厂女工招工的条件是16岁以上,同去新秦纺织厂参加招考的一批姐妹中,她由于年龄最小,身体又瘦弱而未被录用。后来,看到伙伴们照的这张“工作照”,她很是羡慕,就要了一张留作纪念,一直保留到现在。“那时候人升学呀,参加工作呀,入伍呀,就到照相馆照个相留个念,这是最好的庆祝方式。不比现在,要下馆子吃大餐,或者出去旅游,那时候也没那条件,人也容易满足。”马青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县级文化馆怎样坚守阵地?——蔡家坡文化馆的启示

2012-11-21 13:59阅读

为赚租赁费储存爆炸物 贪心老汉获重刑

2012-11-12 10:29阅读

西安2013年起中考加考综合素质 满分50分无固定教材

2012-10-30 10:02阅读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调研指导西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2012-10-11 15:55阅读

淳化县一山体发生滑坡 两房被埋无人员伤亡

2012-09-21 17:39阅读

“电商大战”折射家电新格局

2012-09-04 10:40阅读

英国加大留学审核力度 如何面试听听专家说法

2012-08-13 09: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