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限行原因 其中机动车保有量已近300万辆(2)
冬防期采取限行措施缓堵与治污减排效果显著
据介绍,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3月15日,在冬防期西安市对机动车采取了每日两个尾号限行措施,从限行效果看,主要污染物减排与缓解城市拥堵效果明显。据西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中心测算,冬防期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期间,西安市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限行前下降约17.5%。每日车辆限行数,按车辆类型划分,小型汽车50.44万辆,中、重型汽车2.56万辆;按燃料类型划分,汽油车(含天然气汽车)49.47万辆,柴油车3.53万辆。根据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测算模型计算,机动车四项主要污染物每天排放量减少约160吨。
今年1月下旬,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指出,西安限行后拥堵下降13.1%,是机动车限行后拥堵降幅最大的城市。数据显示,限行每天可减少约44万次的机动车出行,高峰时减少约4.7万次机动车出行。
3月26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安市冬防期在全省10个设区市中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最大,PM2.5浓度同比下降29.7%,PM10浓度同比下降18.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下降51%,三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均位于全省第一位。
夏季臭氧污染高峰即将来临
由于机动车在拥堵或怠速时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是正常行驶状态下污染物排放的10余倍。近年来,西安市夏季臭氧污染形势逐年加剧,呈现出来得早、去得晚、天数多、污染重的特点。
与此同时,近年来,西安市氮氧化物污染问题也日趋凸显,2014年二氧化氮日均值超标16天、2015年超标11天、2016年超标34天、2017年超标57天,2018年截至4月11日二氧化氮(NO2)已超标33天(2017年同期为31天)。据中科院地环所分析研究:交通污染源是导致氮氧化物超标的主要因素,其产生的污染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强光辐射的作用下,形成二次污染物,导致臭氧超标。对此,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十分必要。
记者文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