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透视“西安户籍·人才新政”养老 年增百万60岁以上或有16万(2)

2018-05-02 09:18  华商网-华商报  字号:T|T

现状

西安养老服务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

省统计局调查显示,58.1%的受访老人选择家庭养老,22.7%选择社区(居家)养老,18.7%选择机构养老。根据民政部门资料,西安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依然较慢。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30家,其中公办33家,民办97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49个,农村幸福院638个,养老床位总数达到4.3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2.24张,与国际通行的5%-7%的比例差距仍较大,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对服务的大量需求。

此外,养老服务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区域布局不协调。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保障,但是数量少,而且主要针对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民办养老机构中服务质量好,规模较大的养老院也是“一床难求”,一些中小型养老院位于城乡接合部,交通不方便,床位空置率较高,设备简陋,服务跟不上。

谢雨锋认为,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宽,部分老人随子女迁入西安,养老方面的矛盾尽管不如住房、学位等那么突出,但也会逐步凸显出来,政府应该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事例

母亲脑梗后生活不便就近找不到日间照料中心

王先生说,母亲今年72岁,一个人独居。今年初,因为脑梗,老人左侧身体出现半身不遂迹象,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回到家里,走路需要拄拐杖,一个人下楼经常忘锁房门。想找个保姆陪护老人,问了几个家政公司,保姆工资需要两千六七,需要单独的房间,加上吃饭还有生活用品,算下来成本挺高,而且家里来个外人,大家也不太习惯。后来商量了一下,想到养老院里看看,城区里的一家收费4000元,但地方比较小,老人只能在自己的房间和客厅活动,不能下楼。三桥附近的一家养老院规模比较大,根据老人身体状况、住房条件分级收费,像王先生的母亲如果半护理的话,一个月费用是3000多元,但到院子转还是要自己一个人去,王先生有点不放心。于是,王先生想找一个社区托养机构,上班前把老人送去,管吃饭休息,下班接回家。可是打听来打听去,周边就没有这样的托养机构。

家住龙首村的段先生最近也在考虑给老人寻找合适的养老机构。他说,80岁的父亲觉得养老院热闹些,想去,看了几家,有的收费太贵,大多都在偏远地区,服务水平也有限,基本就是管个饭。父亲一个月退休工资4000元,只能接受2000多元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吃住条件都比较差,段先生认为政府对公益性养老机构应该加大补贴力度,让老人住得起养老院。

“我们一家三口,将来要管4个老人,压力山大。”家住边家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的父母身体还可以,但公公有脑梗,婆婆眼睛和腿都不好,目前两边的老人都是自己居住,周末轮流探望。张女士说,家里现在是两室一厅,老人同住紧张,房价大涨又无力购买新房,周围也没有养老院和老年照料机构。本想在自己住的小区租套房子,方便照顾老人,但价格贵,加之老人还留恋老小区的伙伴,也不愿意搬出来。

规划

2020年基本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城市社区

根据今年1月5日西安市政府印发的《西安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70%以上的农村社区,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西安养老服务升级版。方案提出,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每百户20平方米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标准的,在2018年年底前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套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对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提供相应政策扶持。

那么,在新落户政策的推动下,养老配套的建设是否也面临着提速?

对此,西安市民政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制定相关保障方案,初步方案已经形成,以应对人才引进后养老设施配套方面的需求,“预计很快就会公布实施。” 记者 李琳 摄影 赵彬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西安:剑指沉疴开新局

2018-05-01 13:19阅读

长安通推出电子发票等六大新功能 覆盖西安227条线路

2018-04-29 17:41阅读

西安民办小升初摇号、面谈比例为4:6 6月12日10时正式摇号

2018-04-28 23:37阅读

五一出行趋势报告:西安古城墙排热门景点第九

2018-04-27 09:04阅读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 定期筛查 预防为先

2018-04-25 18:32阅读

助力乡村校长 共谋教育发展

2018-04-24 17:25阅读

一名基层信息员在考务工作中的足迹

2018-04-23 11: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