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户籍新政已落户超75万人 如何助推西安发展

2018-07-12 09:25  华商报  字号:T|T

7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人口日。人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城市中的人是城市运动的主体。

2017年3月西安实施户籍新政以来,落户人口已超过75万。西安将从哪些方面提升才能让人才安居乐业,成了热点话题。

早在唐朝,都城长安就已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国际化都市。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促进户籍管理、税收制度、商业管理模式等制度进行调整。这些调整是否能给正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西安一些启示,近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社教和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

大量人口涌入

户籍、税收制度及时调整

王社教说,“唐长安城以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越地位,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士民、商贾、僧道、使节的大量涌入。人口数量,不同学者的估算,约50万180万不等。”唐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自动迁移的“逃户”。唐德宗开始实施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也需要纳税,收税时也不看人头数量,只根据每户财产的多少确定征税数目。

对于海外士民、商贾、使节,唐代积极鼓励胡客入籍,也称化外人归化,化外人在宽乡(人少田多的地区)安置享受赋役宽免等政策。

“不管是赋役、税收制度的调整,还是鼓励归化的宽免政策,都可看作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求而对社会管理制度作出的调整。”王社教说。

杨红娟认为,唐朝政策制定者审时度势的调整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自去年户籍新政以来,西安在短时间内涌入大量人口,政府是否该审时度势拿出更具体的方案,让城市能够‘消化’这些人才。比如,下一步该怎么做,能让这些人才与我们城市的产业发展相匹配;另一方面,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是否能够应对这些人口,如果在教育、医疗这些事关每个人生活的方面无法满足人才的需要,这些人才凭什么留在西安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与浙江省企业家代表团举行座谈会

2018-07-12 09:24阅读

美篇制作强技能,工作生活更美好——灞桥区职教中心开展2018年第六期成人教育培训

2018-07-09 19:03阅读

热心业主成立巡逻队 发动业主筹备业委会却遭众人打砸

2018-07-08 19:23阅读

西安地铁四号线全线试跑 预计年底通车试运营

2018-07-06 12:58阅读

西安金曹路去年铺过热力管道 现在多处路面下陷

2018-07-04 23:37阅读

毕业快乐,未来可期--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大班毕业典礼(上篇)

2018-07-03 16: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