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迎来垃圾分类“大考” 您家里备上分类垃圾桶了吗?(2)
破局:推行垃圾分类减量
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置进展的缓慢,加剧了“垃圾围城”的紧张局面。然而,从源头把垃圾进行分类,看似简单,推广起来却并不容易。
孙建军说,垃圾不可能有一个最全、最广的分类清单,西安市的垃圾分类方法,可以从概念和如何处理上区分,比如厨余垃圾,与厨房有关就是厨余垃圾;有下端体系来支撑,可以再利用的就是可回收物;电池、灯泡、温度计等是有害垃圾;无法分清的都属于其他垃圾。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大多数垃圾分类成功的小区,无不具备良好的社区氛围,居民具有参与社区的意识和热情。
在东窑坊小区,分布着4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早上或是傍晚时分,物业工作人员都会在旁边指导业主们送来的垃圾袋。小区物业保洁主管王芳霞说,大家都能感受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划分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细化,这也意味着以后生活垃圾可回收利用价值和实现无害化处理的程度越来越高。
就垃圾分类的整个流程来看,只有形成封闭的系统,即源头上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清运过程中的分类运输,终端处置的分类处理,才能真正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瓶颈:前端分类后端混合
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前端垃圾分类后,在收集阶段,却又被混在一起,形成“先分后混”的情况。如何突破垃圾终端处置这个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民的参与热情。
对此,西安给出的方案是:一手推意识,一手抓设施。“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无法一蹴而就,这个理念落地得有一个过程。”孙建军说,垃圾分类的主要目标,一是减少终端处理量,二是推动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目前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存在某些偏颇,“大家在意的往往是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长远的社会效益。”
在设施方面,长安区已经在辖区改装配备了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可回收物专用运输车。不同垃圾的运输车如何配备到位?记者从西安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各个区县已经进入了政府采购阶段,城管部门计划在今年年底前配齐。
考虑到强制分类的执行成本高昂,比如安排专人在垃圾桶旁进行监管,西安垃圾分类还提出“定时定点”“撤并垃圾点”等计划。
具体来说,垃圾桶集中放置在指定点位,居民只有在固定时间段内,前往这些地点,才能投放垃圾。“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具体如何执行,还得经过广泛的调研,最大程度尊重市民日常的生活习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