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迎来垃圾分类“大考” 您家里备上分类垃圾桶了吗?(3)
出路:各个行业各负其责市民参与
生活垃圾“一烧了之”,是破解“垃圾围城”的最佳途径吗?
8月7日,在位于西安蓝田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基地,光大环保能源(蓝田)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范振雷告诉记者,基地配置了3条750吨机械炉排炉生产线,两套30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将在今年9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届时,这个基地每天可以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
针对多数人认为垃圾焚烧会带来有害物质排放超标的疑惑,范振雷说,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将通过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PNCR+旋转喷雾反应塔+干粉喷射+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工艺,烟气处理达到并优于欧盟2010标准。
孙建军认为,总体而言,不管是填埋还是焚烧,都属于末端治理的范畴。而从整个垃圾处理的产业链角度来看,在源头一端,最重要的是有效推行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这样才能达到最终减量的目标。
“各个行业各负其责,每位市民参与,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出路。”孙建军说,要从社区建设层面统筹,吸引各方参与。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配合,也需要垃圾源头分类、中间运输、终端处理全流程把控,每个环节都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提升,并通过宣传等手段,加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记者手记
在多数人眼中,垃圾只要是扔进垃圾桶,便认为它们与我们再无关联。于是,我们认为,所有的垃圾,都会得到有效处理,于是,我们对垃圾的存在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继续放心地生活,放心地消费。
真相是这样吗?在走访了一个个垃圾填埋场之后,我们心里五味杂陈不管你是不是环保主义者,不管你承不承认能量守恒定律,推动垃圾分类,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为在“垃圾围城”困境中,如果我们无视垃圾,认为随手一扔是理所应当的事,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有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当然,垃圾分类又是一道公共议题,就像“红灯停、绿灯行”“车让人”习惯的养成一样,需要给予时间、宽容,需要全社会的共识。
9月1日就快到了,希望从这一天开始,开启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希望若干年后再回首,我们不要只是“多了几个垃圾桶”。
记者 宋雨 实习生 杨让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