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5国语言每天坚持弹琴 西安西勘社区这位87岁老人不简单
陈锦章每天都坚持练琴本报记者 李宗华 摄
他已经87岁,头发几乎掉光了,几颗牙齿稀稀疏疏地立着,但这并不妨碍老爷子的兴致讲完英语之后,他相继又用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翻译了一遍。
“阿拉上海人,讲英语都有上海口音。”说完,他抱拳作揖,客气地讲了句,“献丑了。”
仅军事类杂志就订了9种
西安西勘社区,陈锦章迎来了定居西安的第33个年头。
他依然保持着上海人的习惯,彬彬有礼,口味清淡,甚少吃面条,爱吃米饭和鱼虾,喜欢喝咖啡。
1952年,陈锦章离开上海,去了东北电力局工作。1956年到了北京,进入黄河规划委员会,参与过三门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
在北京,陈锦章认识了赵笑雅。赵笑雅祖籍广东中山,比陈锦章小3岁,是一名军人。1957年,两人在北京结婚。
昨天,赵笑雅告诉记者,老伴身上集中了上海男人懂生活、细心、爱干净、会疼人的优点,“年轻时,他很宠我的,我都不进厨房。”赵笑雅说,老伴记忆力极好,思路缜密,特别好学,涉猎颇多,兴趣广泛,家中仅军事类杂志就订了9种。
去年,陈锦章因为关节炎,坐上了轮椅。家里请了一位保姆,负责两位老人的一日三餐。“在水电系统工作了40年,其中30年都在基层一线。”陈锦章说,他和老伴结婚60多年来,相濡以沫,互相照顾,很少吵架,“老伴和我在同一个单位,走南闯北四处安家,不仅要操心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女儿,很不容易。”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