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河版《清明上河图》绘就昔日汉江黄金水道传奇
(通讯员 潘定安)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蜀河古镇位于蜀河与汉江交汇处,依山傍水,地形险要,是古时东下荆襄、西通汉中、北进长安的咽喉,因其境内有蜀河而得名。 汉江上蜀河古镇,因水而兴,依山而居。是重要的汉江黄金水道。8大商号,69个店铺让蜀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商贸重镇。
新近,一幅蜀河古镇长卷亮相杨泗庙大殿。此图精工绘制,长约5米,用艺术手法表现了昔日蜀河古镇码头商贸兴旺繁荣和民间风俗的景象。古镇保护工作紧锣密鼓进行,蜀河古镇壁画被各方游客称之为:蜀河版《清明上河图》里面惟妙惟肖的传神肖像,凸显汉江码头上当年贸易繁荣的情景、古镇名胜古迹居多,佛道儒教并存。回汉一条街和睦共处。蜀河船帮和船运业的兴起标志着蜀河商贸流通的繁荣昌盛。由于蜀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吸引外地客商大量涌入蜀河,其中最多的是湖北、关中、河南、四川等地客商,尤以湖北、河南客商居多。曾经的小汉口 因水而兴,汉江、蜀河、仙河在这里交汇,船运盛极一时,曾被誉为小汉口。在没有铁路、公路之前,交通运输主要靠汉江黄金水道上的船运,据当地老人讲,蜀河古渡船只最多时达到百余艘,从码头一直摆到金子沟 (现汉江蜀河电站处),足有1.5公里,可谓百帆林立,百舸争流,十分壮观。最为著名的船只有大摆江、大楸子船,吨位达到60余吨,小船系列的有老鸦船、小划子等。这些船只主要是货船,专门为旅居蜀河的客商往来运送货物。蜀河船运业的兴盛诞生了船帮,船帮是由船主们自发组建起来的民间协会组织,主要是协调船帮内外关系,处理船帮公共事务,维护船运正常秩序和船员正当利益。
蜀河船运业的兴盛诞生了船帮,船帮是由船主们自发组建起来的民间协会组织,主要是协调船帮内外关系,处理船帮公共事务,维护船运正常秩序和船员正当利益。
蜀河古镇昔日的鼎盛源于蜀河古渡,古渡遗址在今蜀河镇南街头,其前临汉江,后靠绝崖,上为汉江蜀河大桥和汉江蜀河电站,下为汉江与蜀河交汇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