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把死档案变为活教材——参观岐山县档案局资料展览馆的启示

2017-06-13 18:21  宝鸡日报  字号:T|T

◎吕元亨

如何把“死档案”变为活教材,使沉睡的档案资料为“资政育人”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岐山县档案局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在二楼二百多平方米的大厅办起了一个档案资料展览馆,一年多来共接待游客及青少年学生近万人,使这里成为向人们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三大基地”。

档案馆展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被毛主席誉为革命的“三大法宝”。历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人们并没有忘记当年为革命作过贡献的民主人士、开明绅士等。展览馆内有一张中央人民政府发给侯方伯的任命书,其上写道:“经政务院82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侯方伯为陕西岐山县人民政府委员,1951年4月27日,总理周恩来。”另外还有1953年8月14日省政府主席赵寿山发给他的“县选举委员会委员任命书”等。这两张任命书纸质虽然发黄陈旧,但它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统一战线工作是何等重视,一个民主人士要当选县府委员,须经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足见其政治待遇及规格之高。

侯方伯何许人也?他曾是韩清芳旧部一个团长,离职后在县城经商,财气甚旺,但他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营救、保护过一些共产党人。1943年担任益店小学校长的雷星阶,被县长刘永德逮捕,解押宝鸡专员公署犯人习艺所;侯方伯联合岐山县各界人士具保,终使其获释。1944年三四月间,宝鸡驻军勾结岐山县县长刘某将县城东小校长庞怀靖以“共党嫌疑”捕押于县训所,侯方伯、马干城曾以身家性命担保,将其释放。庞怀靖曾坦言:“侯、马是我的再生父母。”

侯方伯倾向革命,引起敌人的注意,侯方伯之子侯秉均回忆说:“一次国民党县府决定逮捕我父亲,幸亏有人通风报信,父亲便改扮成教书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从县北城门逃走,让敌人扑了空,父亲躲过了这一劫。”由于侯方伯德高望重,当年曾被各界人士推举为县参议会议长,新中国成立后理所当然地被我党作为统战对象,享受到县府委员的政治待遇。同时,岐山的进步绅士,还有国民党省参议员王鸿骞、县副参议长马干城及国民革命军混成旅旅长韩清芳、西北通济信托公司董事长陈祥生等,他们都不同程度地为保护营救共产党人做过有益的工作。可惜后来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这些人中除韩清芳早逝、陈祥生被省上统战外,其余人等均未能做到“同舟共济”,善始善终,甚至受到不公正待遇;今天还原其本来面目,实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展览馆的文史资料雄辩地说明了他们中一些代表人物的历史功绩。

档案馆展现了近现代重大事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岐山农村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是土改、查田定产及农业合作化等。展室展出了1952年1月由县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证,还有1953年7月蒲村乡初级社主任刑克广当选省人民代表的证书,这张证书让人们联想到了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岐山出现的三大典型:除刑克广外,还有岐星村的冯德玉、板塌村的王德本。

1958年“大跃进”中,岐山出现了两件罕见的重大事件:一是高店公社曾举全社之力,集能者智慧,开凿隧洞450米,于当年6月26日第一次将水引上诸葛亮曾经屯兵的五丈原,灌溉原上原下农田6746亩,此事震动了三秦大地;二是枣林乡发展养猪过了万头。这两个乡的党委书记李俊及周文镐一起参加了中央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会议,捧回了两面由周恩来总理署名的奖牌。1962年,县委书记段福祥和县长任中还参加了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有长幅影照为证。同时,这里还展出了当时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诸如抗美援朝、全国第一贪腐大案刘青山张子善犯罪事实简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照片等。这些典型事例使人们加深了对这一时期岐山乃至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

档案馆收集了大量实物证件

实物证件最能说明事情的真相。展览馆中展出的实物证件很多,其中有两件令人看后印象深刻:一件是蒋介石赠予抗日英烈冯汉英少将的“黄埔军校第一期佩剑”,上有“蒋中正赠”4字。1939年9月,冯汉英在太岳山区遭日寇围困被俘,他趁劝降的日本军官深夜疲惫之时,飞速抽出敌人腰间佩刀砍死两名日本军官,后被日本哨兵发现疯狂扫射,血洒太岳,壮烈牺牲。馆内还有2015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发给陆军少将冯汉英的“抗战胜利纪念证明书”。另一件是“渭河搭桥规例碑”。这尊高约1米的石碑把渭河过去搭桥的历史说得一清二楚,令人深思,渭河之上,如今这里搭起了三座大桥,直通西宝干线,真是南北架起三座桥,车流滚滚水上飘。但是有谁知道渭河昔日搭桥的历史呢?这尊立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十二月初六的石碑把渭河昔日搭桥的窘况和盘托出:原来渭河一到汛期,过河即靠船渡、人背,故流传“甲二娃背河哩保险着”的故事,而到冬春季节河床塞冰,水亦冰冷刺骨,则要搭桥渡过,“有桥梁民不涉病”。因搭桥要收费,中有小利,故蔡高二镇船户常为此争闹不休。官司打到县衙,经高太老爷(县令)断案:“着水寨村船户康永成于每年霜降时,无论河口宽窄,水有涨落”,必须将桥搭起,薄收渡费,“与高店镇不相干”,“常天录等船户不得复争”。恐日后发生争执,特此立碑。这尊石碑原来在档案馆旧址扔着,幸被档案局局长冯晓弟发现,才以600元运费搬回陈设于此,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物证。

人常说:“千年文约会说话。”档案馆就是收集保存文史资料及各种历史物证的地方,舍此就会使其失去应有的作用。前些年档案馆注重守摊子、管文档,较少将目光投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今在冯晓弟局长领导下,过去冷清的档案馆成了收集各种文史资料的地方,打破了档案馆长期封闭的状况,唤醒了沉睡的档案资料,这里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三大基地”。他们自拍的“周公判牛”和方言儿歌,近日被省档案局验收合格,授予合格证,并在市电视台多次播映。去年,县档案局也被县上评为优秀单位,受到省档案局通报表彰。真是:往昔一派冷清地,今日万人相聚集;百载文档会说话,直言历史上千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亲情六月 感恩父亲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开展父亲节主题晨会活动

    2017-06-13 17:14阅读

    小区石畔坍塌!20多户居民出门另辟捷径

    2017-06-13 14:01阅读

    西安放宽户籍准入条件 本科学历落户年龄放宽10岁

    2017-06-13 11:29阅读

    陕西工院参加陕西特色产业高校扶贫工作推进会并作交流发言

    2017-06-12 11:06阅读

    西安文明交通:引导“车让人”与“人守规”结合

    2017-06-12 08:09阅读

    西安中考准考证没写天雁4计算器 实际可以带进考场

    2017-06-11 08:35阅读

    西安首批公职律师持证上岗

    2017-06-09 12:2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