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就业扶贫“组合拳”拓宽群众致富路
(通讯员 赵斌)我市将就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关键举措,积极拓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扶贫路径,认真贯彻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措施,建立“五级台账”、开展“七个一批”精准帮扶,倾力促进脱贫攻坚。
市、县人社部门集中开展贫困劳动力资源专项调查,核准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建立贫困劳动力数据比对共享机制,在村、镇办、县区、市四级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帮扶“一库五册”台账(农村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贫困劳动力名册、就业培训人员名册、转移就业人员名册、自主创业人员名册、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名册),确保就业扶贫底子清、情况明、措施准。对全市建档立卡的11.57万贫困劳动力,重点采取“组织到南通等发达地区劳务输出一批、带动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批、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一批、就地就近解决就业一批、基层单位定向招聘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消化一批、自主创业政策扶持一批”的“七个一批”就业扶贫措施实施精准帮扶。力争到2020年达到“三个确保”,即:在组织认定的贫困户中,确保对有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征求两次以上就业意愿,提供两次以上免费就业服务,确保每个贫困户中有意愿参训的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就业技能,确保每个贫困户中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至少一人实现相对稳定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总体目标。
市人社局认真梳理就业扶贫政策措施,印发就业扶贫手册3000份、宣传册1万份、就业信息宣传海报2期5200份,通过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广泛张贴发送,力争实现镇、村和贫困户全覆盖。利用该局网站、“汉中人社”微信公众号、汉中人才公共信息服务网等平台,制作并推送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30余次,普及政策26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积极引导驻地企业参与扶贫,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建立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示范基地90个、示范镇32个,挖掘本地用工信息3万余个,动员企业与贫困镇、村签订就业协议,结成帮扶“对子”,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3159人。依托南通对口协作机制,收集优质用工岗位7000余个,召开专场招聘会24场,实现就业2600余人。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集中赴南通就业,为每名务工人员贴补交通生活费500元。目前全市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4.5万人,为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13921人次,职业介绍18803人次、职业培训9650人次、创业服务9368人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242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