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药”、“祖传秘方”又双叒来了 老年人要警惕“保健”骗局
(通讯员 刘凯)保健品作为日常保健的健康产品,比较符合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一些不法分子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旬阳警方提醒老年人要警惕这些保健品骗局。
骗局一:精心包装下的各种祖传秘方
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药丸、药材等原材料或者各种打着保健概念擦边球的食品,再自行或委托他人包装成所谓能治疗各种疾病的药品或保健品,再通过话术组的人员推销给客户,从中谋取暴利。实际上,犯罪嫌疑人对于其产品根本不能对疾病有疗效这点是心知肚明的,药品或者保健品只不过是他们诈骗的工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骗取客户的钱财。
温馨提示:一是查看有无保健食品标志的字样。二是查看批准文号。如果在保健品的包装上找不到上述这两点,那么消费者购买的很可能就是违规生产包装的三无产品。
骗局二:免费旅游
保健品公司打着免费旅游旗号去邀约退休老人。如果老人不同意,就送几份小礼品,再三保证车接车送,不收费用,之后的旅游度假,保健品公司交接给会销公司(会销:寻找特定顾客的销售方式)。组织游玩、听讲座、办晚会、做实验、开药方,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只有一个目的:高价卖药
温馨提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保健品公司最终目的都是推销卖药。
骗局三::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甚至包治百病。利用进口、专利、高科技诈骗。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大肆宣传疗效。如果被害人不相信,专家们还会单举一些虚构的成功治疗的例子,以骗取被害人的钱财。
温馨提示:防骗指引:在现实中,大部分医学权威、专家们,多是在正规的医疗机构里任职,日常都承担着繁重的救死扶伤任务,显然不会突然出现在电话前给人治病,而且也更不会说保证能治愈疾病这样明显违反医学常识的话。
骗局四:温馨电话回访
不少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保健品公司还会再次致电被害人,并继续使用各种套路,来持续诈骗被害人钱财。比如假装询问被害人疗效,被害人称没有效果以后,就会向其推荐所谓更有疗效的进口药、临床测试药、高级调配药等名目的产品,要求被害人要缴纳进口关税、会员费或配药费者等各种费用,直到被害人发现被骗停止给诈骗集团打款为止。
温馨提示:在我国,所有能生产销售的药品、保健品都是需要取得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生产销售许可,取得批文,才能上市。同时,我国对进口药品也是采取非常严格的审批制度。
旬阳警方提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骗子利用所谓的特效药欺骗老人,老人要提高防骗意识,不要盲目相信广告词、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克服贪欲心理,打消花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念头,身体不适应到正规医院就医。老人被骗后,家人应尽力安慰,切勿责备,以免老人着急又生新病,发现被骗后应立即报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