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源治理“新模式”上线
“诉源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两级法院积极推动诉源治理改革,探索出“五链共治、法在基层”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增量。
咸阳中院以诉源治理为抓手,出台了《关于建立“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法院进行“一庭一亮点,一院一品牌”试点。经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了民一庭家事审判“四化”工作法、民二庭“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少年庭“红领巾法学院”、行政庭“庭审咨政五三工作模式”等富有特色的品牌亮点,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有力推动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全市法院开展“一院一品牌”建设活动,全市诉源治理工作多点开花、亮点纷呈,形成了秦都区党建引领、诉源治理、多元解纷“三三制”模式、礼泉县“三防三强化”做法、彬州市“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方式、武功县“双五十”机制、三原县指导基层自治实践、永寿县联调共建、长武县“3+N”创新工作法、旬邑县“4+1”工作机制、淳化县“百十百千”等一系列诉源治理特色实践品牌。
全市51个乡镇(街道)、119个村级(社区)建成标准化诉源治理示范点,制定《关于开展“无诉讼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信访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安全事故”村(社区)、镇(街道)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去年以来,全市打造了233个文明村镇、11.1万家星级文明户,107村(社区)进入到“无诉村(社区)”行列,49个村(社区)未发生刑事案件。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把法治的种子播种在群众心中,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2019年,全市诉前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22.4%,行政案件同比下降46.63%,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6.4%,失信被执行人比率下降5.01%,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9.43%,渭城、彬州、长武3家法院新收案件降幅超过30%。今年6月15日,全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会议在咸阳市召开,会议介绍并推广了“五链共治、法在基层”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经验做法。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诉源治理中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作用,咸阳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和中院联合出台《全市诉源治理“四级平台”建设标准》,将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联调中心、诉调对接中心整合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镇、村建立法律服务站和法官工作室,建成覆盖四级的诉源治理新平台,打通了市域治理多元之间相对分割的运行体系,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分兵把守”的同时,实现了市域治理与诉源治理的无缝衔接。
基层治理平台承担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三三制”的运转。针对诉前或者征得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纠纷,先由村(社区)法官工作室法官或者职能部门进行首轮调解,调解未果的,由镇(街道)法律服务站法官或者专业调委会进行第二轮调解。调解未果的,由派驻镇(街道)法律服务站法官指导当事人转入县市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进行第三轮调解。调解未果后,再由县市区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依法立案或审理,从而让矛盾纠纷在诉讼前得到最大化的调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另一方面,咸阳法院1000余名法官干警包联135个镇(街道)和2072个村(社区),依托基层诉源治理新平台,充分发挥司法特长,认真指导诉源治理、了解社情民意、提供法律服务、调解矛盾纠纷、指导人民调解和开展法制宣传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人民法官的初心和使命。
咸阳中院与咸阳市政府联合制定《关于统一构建府院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建立“庭审咨政”“五三”工作机制,着力促进行政争议预防化解实质化,从源头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去年,全市法院针对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扫黑除恶、基层治理等提出司法建议174份,全市行政案件同比下降了46.6%。联合咸阳市司法局制定《关于推动网格员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协助执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组建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婚姻家庭、金融纠纷、诉前调解等六大专业调解中心,利用专业力量开展多元化解。
目前,全市共有管理专业调解组织423个,调解矛盾纠纷6732件。依法引导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将诉源治理融入到产业链上,构筑起产业矛盾纠纷缓冲带。全市已在运输业、旅游业、果蔬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设立了调解组织,成功化解纠纷3211件,成功率87.67%。
全市法院干警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五诊疗法”,通过开展“法官假日说法”、举办“法律沙龙”等活动,开展简单纠纷的调解咨询和法律宣传服务,进行日常“义诊”;通过开展“法律门诊”、微信“法管家”活动,针对社区较复杂的纠纷,预约包联法官确定时间到村镇解决纠纷,进行提前“约诊”;通过“法官半月谈”“四加一”工作模式,在接待咨询群众的同时,对网络发现,基层摸排、社会关注的较为复杂疑难的纠纷,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进行法官“坐诊”;通过强化专业法庭建设、车载专业法庭等措施,对法律专业性较强、矛盾尖锐、涉及重大涉众复杂疑难纠纷,多方联动,进行综合“会诊”;通过定点审判、巡回法庭等形式,对网格员在平时走访巡查中了解到的老弱病残等特定居民的法律诉求,进行上门“巡诊”。通过“五诊”解纷疗法,使司法参与市域治理落地生根,截止目前,全市合法、合理、合情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万件。西北信息报记者刘宏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