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贫困地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12元
“围绕‘3+X’工程,即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因地制宜做优做强魔芋、中药材、核桃、红枣和有机、富硒、林特系列产品等一批百亿级区域特色产业,为56个贫困县提出产业发展菜单。”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郑维国说。近日,记者从陕西省“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通过突出特色布产业、打造品牌促营销、狠抓主体强带动、推广模式建机制、深化改革激活力,陕西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农村面貌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963元提高到去年的11412元。
为了进一步拓宽群众产业增收空间,陕西实施“百库工程”“初加工惠民工程”等重大项目。从2015年开始,56个贫困县累计建成1294个农产品加工扶贫基地,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800多座,新增贮藏能力超过10万多吨,加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自2018年起重点开展的农产品品牌营销行动,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进行品牌培育和宣传销售,构建和推广“陕牌”,提升产业扶贫实效。围绕“3+X”特色产业布局,陕西重点推进洛川苹果、商洛核桃、韩城大红袍花椒等国家级特优区建设。仅2019年,就有12个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另外,2015-2020年,全省56个贫困县新增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3716家,从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主体比重达60%以上,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10万人次。陕西创新技术服务110,推广普及性培训,实施技术干部包联全覆盖,累计开展技术帮扶350万户次,实现了传统技术培训向现场精准技术帮扶的根本性转变,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